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的理念。持续推进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结合各系毕业生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一、2024届毕业生概况
我校2024届毕业生共有1189人,护理系850人,中医药健康系162人,健康技术系99人,中医康复系78人,其中残疾及困难毕业生106人。
二、工作目标
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尽最大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优化招聘服务、精准提供就业指导、引导基层就业、强化困难帮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采取有力措施完成2024年就业工作任务,确保就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2023年水平。力争在当年8月31日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达到85%,12月31日毕业生最终落实率达到90%。
三、组织保障
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模式,成员由学校校领导、实习就业处、学工处、教务处及各系负责人构成,全力保障就业工作的稳步推进。组织成员如下:
组长:黄俭
副组长:卢涛、陈叔儒
成员:樊星、严敏、李瑾、涂丽华、郭蔚、徐学群、吴国栋、余卫强、彭婷玲、李婷、黄肇新、吴俊霞、邓素萍、钟春霞、胡思敏、吴俊、雷金金、杨温梦、蓝若溪、周小云、樊璐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实习就业处,统筹协调就业工作。卢涛任办公室主任,樊星任副主任,实习就业处其余成员与各系就业负责人、就业干事任办公室成员,处理就业工作中的具体事务。
四、工作举措
(一)强化机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1、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系精心谋划、周密安排、压实责任,实习就业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考核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班辅导员每周统计本班就业落实情况,督促学生及时上传就业信息,建立工作台账。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例会,讨论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制定工作措施,办公室主任对就业落实情况差的系负责人或班级辅导员进行约谈,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2、完善毕业生就业统计机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严审就业证明材料,严守时间节点,及时更新就业数据。组织毕业生及时在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进行求职、签约、登记、查询、更新等“一站式”线上手续办理。
3、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就业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就业工作“四不准”“三不得”规定,即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不得不切实际向高校和学院提去向落实率具体指标;不得层层加码向辅导员摊派就业任务;不得将单一的去向落实率指标与就业工作人员或者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评优等挂钩。
4、严守就业数据真实准确底线,严格审核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材料,重点核查灵活就业等相关数据,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就业违规行为。落实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机制:认真开展学院毕业生就业数据核查工作,认真落实就业毕业生班级自查、系核查、交叉互查、学院抽查,确保毕业生就业真实性。实施毕业生就业状况“每周一报”制度,做到“就业去向落实一人,数据信息上报一人”,确保每一条就业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实习就业处统计好待就业和暂不就业毕业生情况,实行每周、月通报制度。
(1)周报制。抓住就业关键期,从4月份开始,就业数据统计采取周报制,各系每周要将毕业生情况统计汇总,统计结果要求与就业平台上报数据一致。各系就业进展情况每周在校务会上通报。
(2)月查制。为防止虚假就业、就业信息错误,各系每月要对本系就业数据真实性进行核查,实习就业处每月对已就业学生进行20%的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
(3)约谈制。对连续三周就业信息上报不及时,就业落实不理想、毕业生就业动态掌握不及时的教学系,办公室主任对系就业负责人进行约谈;系负责人对相关辅导员进行约谈。
(二)拓宽就业渠道,做好校园招聘
1.推深做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结合学校就业工作实际,由领导班子带队,结合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开拓、走访企业,将毕业生求职需求与企业用人需求进行有机融合,深度挖掘、精准推荐,加强供需配比,增强就业新动能。坚持以开拓增量岗位、促进毕业生就业为核心,创新行动方式,提出量化指标,建立激励机制,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截止年底学校走访用人单位数应大于100家,各系负责人走访量不少于10家,上年度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全校平均值的专业,系主任连同专业负责人走访量大于10家。
2.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加强与优质第三方医疗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及时获取优质就业信息。同时动员学院全体教师的力量,及时向毕业生推送优质就业信息。充分挖掘实习单位和合作单位资源,实现实习--就业一条龙服务。
3.推进网络招聘市场建设。根据医学类实习要求及时间节点的特殊情况,积极开展网络招聘服务,鼓励用人单位通过线上宣讲、远程面试、网上签约、专场招聘等形式完成招聘,提高招聘工作实效。
4.加快推进学校平台和江西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对接。广泛邀请学校企业库的成员企业入驻省平台发布岗位需求,引导毕业生注册并使用省级系统。充分利用系统内的企业资源,扩大学生求职选择范围,助力毕业生更好更快就业。
(三)用足、用好、用稳就业政策
1.结合各系毕业生实际情况,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宣传南昌新“人才10条”政策,鼓励一部分同学抓住机遇留赣、留昌;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鼓励毕业生下到基层、社区就业;加强入伍优待政策宣传,激发毕业生参军入伍热情。
2.利用“1+1+N”结对帮扶机制和“5+2就业之家”,整合政、校、企三方资源,及时收集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实现岗位与毕业生精准配比。
(四)精准分类梳理,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1.精准分类做好就业帮扶。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员参与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充分利用各中层干部、辅导员、系部专业教师的社会资源,实行“点对点”结对帮扶。实习就业处、系负责人、辅导员等对困难毕业生群体及时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就业工作合力。(具体结对帮扶方案见附件3)
2.一次性求职补贴申请和发放。摸清困难家庭毕业生具体情况,做好弱势群体的就业关怀,为低收入家庭毕业生申报一次性求职补贴,做到不落一人。
(五)开展求职指导,谨防就业诈骗,保障毕业生求职安全
1.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每周推送省教育厅的就业育人大讲堂直播课程;本年度开展两场以上的大型就业育人讲座;每位辅导员每班至少开展一次以上的就业主题班会。
2.增强毕业生就业防范意识。学会抵制外部“高薪”诱导:某些传销组织瞄准毕业生涉世未深、急于求职的心理,以高薪为幌子、诱骗求职者参与传销等非法活动。在求职过程中要有基本防范意识,尤其是对某些中介机构涉及缴纳押金、境外劳务派遣等应保持基本警惕。
五、工作要求
1、认清形势,高度重视,提升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学院将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最紧迫的工作和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举全院之力,形成促进就业合力,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促进毕业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2、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扎扎实实抓好工作落实。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作,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千方百计助力学生顺利就业。
六、经费保障
1.春、秋两季双选会会务费预算18万元(场地布置、交通费、工作人员费用、来访单位接待);
2.宣传材料费约2万元(印刷费、横幅、宣传费)
3.就业考察及活动15万元(就业单位考察、联系活动等)
4.就业领导小组,系就业专项经费30万元(奖励)
5.就业之家建设经费20万
共计:约85万
七.就业工作奖励办法
1.就业工作经费奖励标准
本年度在全校就业工作开展情况优于全省高职院校整体情况下,学校给予就业工作专项奖励经费。实习就业处根据制定详细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各级就业机构和就业人员的贡献值进行奖励分配。奖励标准为每超过平均就业落实率一人奖励1000元。本年度所有违反“四不准”“三不得”规定的就业人员,取消奖励分配资格。
2.就业工作评优标准
当年就业去向落实率排名第一,无违反“四不准”“三不得”规定,且未发生就业工作相关安全事故与舆情、投诉的系评为“就业工作先进系”;辅导员参照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评为“就业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