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师生朋友们:
您是否想过,自己的人脸、指纹、声纹等生物特征,可能正在被不法分子盗用和交易?保卫处提醒您:生物信息一旦泄露,终身无法更改,其危害远大于密码泄露!
🔍 什么是生物识别信息?
- 人脸、指纹、掌纹、声纹、虹膜、DNA等
- 具有唯一性、终身不变性、不可替代性
- 广泛应用于手机解锁、门禁系统、支付验证等
⚠️ 真实案例警示
某高校学生为获取小礼品,参与校外"AI面相测试",上传多角度人脸照片。不久后,其照片被用于注册网贷平台,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 保护生物信息的实用建议
1. 谨慎授权生物信息
- 非必要不提供人脸、指纹等生物信息
- 警惕各类"AI测试"、"性格分析"小程序
- 不随意在未知平台进行人脸识别
2. 强化设备安全管理
- 为手机、电脑设置高强度解锁密码
- 定期清理已保存的生物识别信息
- 不在他人设备上录入自己的生物信息
3. 注意公共场合防护
- 谨慎使用公共人脸识别设备
- 避免在他人镜头前进行人脸识别
- 不随意在社交媒体发布清晰面部照片
4. 增强风险意识
- 了解生物信息泄露的严重后果
- 定期检查个人账户异常情况
- 发现可疑行为立即修改认证方式
🚨 紧急应对措施
如发现生物信息被盗用:
1. 立即冻结相关账户
2. 保存证据并报警
3. 联系平台注销信息
4. 向网信部门举报
📞 求助渠道
保卫处热线:0791-88278110
个人信息保护专线:12321
🔐 额外防护建议
- 为重要账户开启多重认证
- 定期更新设备系统补丁
- 关注个人信息保护新闻
- 参与信息安全培训课程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像保护身份证一样保护自己的生物信息,共同守护数字时代的个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