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处室首页 · 安全教育 · 正文
运动正当时,安全“不缺席”!这份运动防护指南请查收~​
日期:2025-08-31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无论是课间跑操、体育课训练,还是课余篮球赛场、健身房锻炼,运动既能增强体质,也能释放压力。但如果忽视安全细节,意外可能悄悄“找上门”。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特意整理了这份运动安全指南,让大家在挥洒汗水时,也能筑牢安全防线!

一、运动前:做好“热身课”,拒绝“急启动”

很多同学一到操场就想立刻投入运动,这种“说动就动”的习惯暗藏风险!运动前的准备工作,是避免受伤的第一道防线。

充分热身,激活身体:运动前10-15分钟的热身必不可少。可以通过慢跑、动态拉伸(如高抬腿、弓步走、手臂绕环)让肌肉、关节“苏醒”,降低拉伤、扭伤概率。尤其天气转凉时,肌肉更易僵硬,热身时间可适当延长。

检查装备,适配运动:穿合适的运动服和运动鞋——跑步选缓震跑鞋,篮球穿高帮鞋保护脚踝,避免穿牛仔裤、皮鞋等束缚身体的衣物。同时取下钥匙、手链等硬物,防止运动中划伤自己或他人。

评估状态,量力而行:感冒、疲劳或身体不适时,别硬撑!剧烈运动可能加重不适。运动前也不宜空腹或过饱,饭后1小时再运动更稳妥。

二、运动中:牢记“适度原则”,警惕“危险信号”

运动时的专注和分寸感,直接关系到安全。尤其是高强度运动中,这些细节要时刻关注:

控制强度,循序渐进:新手别一开始就挑战高难度动作(如快速冲刺、负重深蹲),可从低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开始,逐步增加时长和强度。感觉呼吸急促、心跳过快时,及时停下来休息。

遵守规则,远离危险:在操场、球场等公共区域运动时,遵守场地规则——跑步时沿顺时针方向,不突然变向或急停;打篮球、踢足球时,避免故意碰撞、动作过大,防止摔倒或撞伤。

及时补水,科学调整:运动中出汗多,可少量多次补水(每次100-150ml),避免一次性猛灌。若出现头晕、心慌、肌肉抽筋等症状,立即停止运动,到阴凉处休息。

三、运动后:做好“收尾工作”,避免“后遗症”

运动结束不代表可以“躺平”,正确的收尾能减少肌肉酸痛和损伤风险:

整理放松,缓解紧张:运动后花5-10分钟做静态拉伸(如拉伸小腿、大腿、背部),帮助肌肉恢复放松,避免乳酸堆积导致的酸痛。

补充能量,及时换衣:运动后适量补充温水、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及香蕉、面包等易消化的食物。出汗后及时换下湿衣服,避免吹风受凉。

关注身体,持续观察:如果运动后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或异常疲劳,且休息后没有缓解,要及时就医检查,别拖延!

四、特殊场景:这些“雷区”要避开

场地选择:尽量在学校操场、体育馆等正规场地运动,避开马路边、施工区域等危险地带,防止被车辆碰撞或绊倒。

天气应对:高温天气避免正午运动,以防中暑;雨天选择室内运动,户外场地湿滑易摔倒;雾霾天减少户外运动,保护呼吸系统。

集体运动:多人一起运动时,要相互提醒、注意配合,避免因拥挤、碰撞发生意外。

运动的意义是让身体更健康,而安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把安全意识融入运动的每一个环节,在阳光下安全运动,在汗水中收获活力!



上一条:这份禁毒指南,关乎你的未来!
下一条:用电安全无小事,假期防护要到位!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   版权所有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复兴大道西3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