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处室首页 · 安全教育 · 正文
校园网络安全:别让“冲浪”变成“踩坑”!
日期:2025-09-2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同学们,我们每天用手机刷社交软件、用电脑查资料、在线上选课缴费……网络早已融入校园生活。但“刷单返利”“冒充老师要转账”“账号被盗”等网络风险,可能悄悄盯上你。这份校园网络安全指南,帮你筑牢“线上防线”,安全“冲浪”!

一、上网前:筑牢“账号防线”,守好“第一关”

保护账号安全,从“设置”开始:

密码别“简单化”:微信、QQ、校园网、支付软件的密码,别用“123456”“生日”“学号”,最好是“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不同平台别用同一个密码,避免“一个被盗,全被盗”;

开启“安全功能”:微信、支付宝开启“指纹支付”“面容支付”,手机开启“查找我的手机”,校园APP开启“登录验证”;

“暴露信息”:社交软件别发自己的身份证号、学号、宿舍号、行程,避免被坏人利用。

二、冲浪中:警惕“陷阱套路”,不贪“小便宜”

网上遇到这些情况,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诈骗套路”:别信“刷单返利”、“校园贷”、“中奖通知”;如果有人冒充老师、辅导员要你转账,别直接转,先打电话或当面确认;

别点“陌生链接”:收到短信、微信里的链接,先看链接是否正规,不确定就别点,可能是“钓鱼链接”,点了会被盗号、扣钱;

保护“个人信息”:别在非正规网站填自己的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别把校园卡、身份证照片发给陌生人,也别让别人用你的手机号注册APP。

三、遇风险:及时“止损补救”,不慌不乱

如果不小心踩坑,别慌,这样做能减少损失:

账号被盗:立即冻结账号,改密码,通知亲友“别信被盗账号发的消息”;如果涉及钱被盗,截图保留证据,报警并联系平台客服;

信息泄露:如果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泄露,先改银行卡密码,解绑相关APP;如果收到陌生短信、电话骚扰,拉黑并举报;

被骗钱:不管骗了多少,先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去校保卫处备案,再报警,别觉得“钱少就不报警”,及时报警才有机会追回。

四、特殊场景:避开“网络坑”

线上兼职:找兼职别去“非正规兼职群”,别信“高佣金、低门槛”的工作,正规兼职会在学校就业网、正规平台发布;

下载软件:别从“弹窗广告”“陌生人发的链接”下载软件,去手机应用商店下载,避免下载到“盗版软件”;

网上聊天:别跟陌生网友透露太多个人信息,别随便约见陌生网友。

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但也藏着“暗礁”。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提高警惕,不贪小便宜、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安全享受网络生活!



上一条:校园消防安全:这些“逃生技能”,每个同学都要会!
下一条:校园出行安全:不管去哪,都要“平安抵达”!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   版权所有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复兴大道西3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