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周末约室友吃火锅、生日请朋友唱歌、毕业季聚餐……聚会是校园生活的“快乐时光”。但饮酒过量、场所不安全、散场后独行……这些都可能藏着安全隐患。这份聚会安全指南,帮你玩得开心,更玩得安心!
一、聚会前:定好“安全规则”,不“盲目组织”
聚会前做好规划,能减少很多麻烦:
选“正规场所”:聚餐选有营业执照、卫生干净的餐馆,唱歌选连锁KTV,避免去偏僻、人少的地方;提前查好场所地址、营业时间,告诉室友“我去XX聚会,大概几点回”;
约“靠谱同伴”:聚会尽量找熟悉的同学、朋友,别跟“刚认识的陌生人”去聚会;如果有人带不认识的人参加,提前跟组织者确认,避免“陌生人混入”;
定“聚会底线”:提前跟朋友说好“不劝酒、不酗酒”“少点辛辣油腻食物”,如果有同学不喝酒,别强迫,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二、聚会中:把握“适度分寸”,不“惹祸上身”
聚会时的小细节,关系着大家的安全:
饮酒“适量就好”:如果喝酒,别过量,别空腹喝酒;别喝“混酒”;如果有人劝酒,礼貌拒绝,别不好意思;
饮食“注意卫生”:聚餐时别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夹菜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吃火锅,别把刚涮好的食物直接放嘴里;
言行“文明礼貌”:跟朋友玩闹别过头,避免发生矛盾;在公共场所别大声喧哗、别乱扔垃圾,尊重他人,也避免跟外人起冲突。
三、散场后:确保“安全返程”,不“独自冒险”
聚会结束不是“结束”,安全回到宿舍才是“放心”:
结伴“返程”:不管是晚上还是白天,散场后尽量结伴走,尤其是回宿舍的路如果偏僻,别独自走;如果有同学住得远、或喝多了,送他到宿舍楼下再离开;
乘车“选正规的”:如果需要坐车,选正规公交、地铁或网约车,别坐“黑车”;坐网约车时,记下车牌号发给室友,上车后分享实时位置;
照顾“醉酒同学”:如果有同学喝多了,别让他独自待着——帮他擦脸、递温水,如果他呕吐,让他侧躺,如果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立即送校医院;
及时“报平安”:回到宿舍后,在聚会群里说“我到宿舍了”,让大家放心;如果有同学没按时回宿舍,联系他确认情况,别不管不顾。
四、特殊场景:应对“突发状况”
发生“冲突”:如果跟餐馆服务员、其他顾客起矛盾,别争吵、别动手,让组织者或冷静的同学出面沟通,沟通不了就报警,别让小事变大;
物品“丢失”:聚会时保管好手机、钱包,如果丢失,先在现场找,找不到就联系场所工作人员调监控,同时报警;
身体“不适”:聚会中如果出现腹痛、腹泻、头晕、恶心,立即停止吃喝,去附近医院或校医院,别硬撑。
聚会的意义是分享快乐、增进感情,而安全是快乐的前提。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带着“安全意识”去聚会,玩得开心、回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