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护理系活动 -> 正文

青春三下乡|护理系“七彩护幼 健康同行”实践队三下乡纪实(二)

发布日期:2025-07-03   来源:   点击量:


7月2日,护理系“七彩护幼 健康同行”实践队,走进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特色主题活动,通过“微党课+国旗手工制作”“非遗竹编技艺体验”双模块联动,以沉浸式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厚植爱国情怀,感受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童心绘旗帜 歌声颂祖国:红色教育的沉浸式实践

活动以“旗帜里的中国精神”微党课拉开序幕。志愿者通过图文并茂的解析,将党旗、国旗、军旗、团旗、少先队旗的设计元素转化为儿童可理解的语言 ——“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象征全国人民紧紧围绕……”当《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旋律响起,孩子们以整齐童声齐唱,眼神中闪烁着对少先队组织的向往。手工环节,他们用稚嫩的小手专注粘贴五星图案,完成时高举自制国旗的笑容里,盛满了“小小护旗手”的自豪感。
    该环节以“学理论、唱队歌、做手工”三位一体的形式,突破传统说教模式在知识传递中融入情感共鸣,使爱党爱国的种子在实践体验中悄然萌发。

 

巧手编竹韵 童心传非遗:指尖上的红色精神传承

非遗竹编体验现场,孩子们初次握住纤细竹丝时略显生涩,却在志愿者“先定经纬、再交叉编织”的指导下逐渐投入。从笨拙尝试到掌握“挑一压一”的编织要领,南湖红船盛世中华、我爱祖国、致敬最可爱的人等蕴含红色精神的竹编图案在指尖成型,孩子们举着作品欢呼“我编出来了瞧瞧我的作品。

这场以竹为媒介的实践,将非遗技艺拆解为可操作的童趣体验:竹丝的温润质感、编织的耐心训练、成品的成就感,让红色精神不再是博物馆里的符号,而是可触摸、可创造的生活美学

 

 本次活动既为孩子们构建了“知识学习 + 实践体验”的暑期成长场景,更让爱国精神与文化自信以具象化方式融入童年记忆。对实践队队员而言,从课程设计到现场引导的全过程,既是专业技能与社会服务的结合,更是“以青春之力反哺社会”的价值践行。据悉,护理系实践队将持续围绕“健康守护 + 文化传承”主线,开展更多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