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护理系“七彩护幼·健康同行”实践队走进坊楼镇沿背村,针对当地儿童开展应急防护、反诈识骗与文化传承主题教育活动。实践队创新构建“安全技能 + 法治思维 + 文化认同”三维赋能体系,为未成年人成长筑牢安全屏障、厚植文化根基。
科普安全知识 习得应急技能
志愿者启动“危险的事情我不做”安全科普行动,围绕地震、洪涝、火灾、溺水等常见危险场景,巧妙运用动画演示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解避险知识。活动中,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系统掌握了应急逃生技能,安全意识得到有效强化,为自身健康成长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解析诈骗案例 筑牢防范意识
志愿者从什么是诈骗、诈骗的常见手段和怎么防范诈骗等内容展开授课,用详实的内容、动画与案例演示、回答问题互动等方式让反诈知识深入孩子们的脑海,帮助提升孩子们的防范能力。现场,志愿者通过演绎“冒充好友借钱”这一典型案例,讲解还原受骗全过程,着重强调“转账前电话核实”这一核心防范要点。

巧做传统手工 传承红色情怀
手工创作环节里,孩子们全身心投入三项特色工艺体验:在鼓面上挥毫泼墨,用颜料勾勒出中国戏曲脸谱的独特神韵;在长卷上精心涂色,把五米长的 “青春向党” 主题画卷中的天安门、党徽等标志性图案细致描绘;在素扇上施展技艺,用斑斓色彩将扇面晕染成别致的暖色纹样。志愿者以创作实践为载体,将红色教育融入传统工艺,让文化传承与爱党情怀在孩子们的指尖相互交融、绽放光彩。


实践队创新打造的三维赋能教育模式成效显著:通过情景模拟开展应急安全教育,为孩子们的生命防护打下坚实基础;借助案例解析提升儿童的反诈识别能力,让风险防范意识深入人心;依托传统文化手工实践,传承红色精神与非遗技艺。这一模式不仅助力儿童全面发展,更以 “小手拉大手” 的形式,将安全理念与文化自信传递到家庭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