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增长驱动人才需求
1.产业规模扩张:根据预测,2025年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突破2500亿元,年均增速达22.3%。中医药产业作为核心支柱,中药及衍生品占比稳定在65%左右,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名方等细分领域需求增长显著。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将直接带动中药材种植、智能制造药品流通等环节的技能人才需求。
2.产业集群效应:南昌宜春(樟树、袁州)、吉安赣州等区域已形成差异化产业集群,如南昌医疗器械、樟树中药制造等。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求配套技能人才链的完善,例如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人员、智能制药设备操作员等岗位需求激增。
二、重点领域技能人才需求预测
1.中药材种植与加工:
标准化种植人才:江西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0万亩,智慧药园覆盖50万亩,需大量掌握数字化管理、生态种植技术的专业人员。
初加工技术员:枳壳、车前子等10大赣产道地药材的加工环节需熟练操作烘干、分级仓储设备的技术工人。
2.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产:
中药智能制造人才:樟树中医药产业园实现日均50万剂中药配方颗粒产能,依赖全自动生产线,需精通PLC控制、在线监测系统的复合型技术员。
医疗器械装配工:南昌进贤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对精密仪器组装、质量检测人员的需求持续增长。
3.研发与创新领域:
新药研发人才:江西省研发投入强度突破8%,抗抑郁药物SeHippy、CAR-T细胞治疗等项目推进需临床试验专员、生物制药工程师。
中医药传承人才:经典名方开发针灸推拿专科建设要求兼具传统技艺与现代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数字化与跨境服务:
数字孪生技术员:实现95%药材溯源覆盖需掌握区块链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管理人才。
国际注册专员: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熟悉FDA、EMA审批流程的专业人才需求迫切。
三、政策与产业转型推动需求变化
1.政策导向:
“1269”行动计划明确医药产业链目标,2026年全产业链营收达1500亿元 ,重点扶持中药现代化生物药等领域,技能人才需求向高附加值环节倾斜。现代产业引导基金3000亿元,对创新药械单项最高扶持2000万元,加速企业技术升级,推动技能人才向研发中试工艺优化方向转移。
2.产教融合深化:
江西医药类职业学院校开设药学、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等专业,每年输送数千名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共同体(如江西省医药行业或中药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中药材质检员、GMP认证专员等紧缺岗位人才。
3.数字化转型挑战:
医药制造智能化水平提升40%,但数字技能人才缺口明显。德勤报告显示,全球70%医疗机构将数字化转型列为优先事项,倒逼江西省加强AI辅助诊断、智能制造系统运维等跨界人才培养。
四、供需矛盾与应对建议
1.结构性短缺问题:
高端技能人才不足:中药炮制工、执业中药师等传统技艺岗位与智能制造工程师、生物统计师等新兴职位均存在供给缺口。
区域分布不均:南昌、樟树人才集聚度高,赣南、赣西地区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匮乏。
2.对策建议:
强化职业教育:依托江西省医药类职业院校等机构,扩大中药材生产加工、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招生规模。
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南昌“人才10条”政策,为技能人才提供住房补贴职业晋升通道。
推动“机器换人”:通过自动化设备降低对低技能劳动力依赖,重点培养设备维护数据分析等高技能岗位 。
五、结论与展望
2025年江西省医药产业技能人才需求呈现“传统+新兴”双轮驱动特征:
传统领域: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等岗位需稳定供给,确保产业链基础稳固;
新兴领域:智能制造、数字溯源、跨境注册等复合型人才成为竞争焦点。 预计全年技能人才总需求量超5万人,其中智能制造与研发类岗位占比提升至40%。建议企业联合院校构建“现代学徒制”,政府加大专项培训补贴,以应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江西省中医药行业“十五五”规划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江西省制造业“1269”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