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触电的相关概念
触电的概念触电是指人体接触带电体时,电流以很快的速度通过人体的过程,微弱的电流通过人体时就会引起触电。当电压超过安全电压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安全电压是指不会引起生命危险的电压。安全电压不是绝对的,是根据人、地、环境条件不同而规定的。各国安全电压的规定也不完全相同,例如,我国规定安全电压为36伏,美国规定为40伏,法国规定安全交流电压是24伏,安全直流电压为50伏。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安全电压范围内,如果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安全电压也可能变成危险电压,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由于人体是导体,所以当人体接触带电部位而构成电流的回路时,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电流对人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归结起来分为两种伤害,一种是电伤,一种是电击。
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它是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的作用。使融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侵入人体皮肤,局部受到灼伤、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的损伤,严重的也能致人死亡。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使人体内部组织受到损伤,这种伤害会造成全身发热、发麻、肌肉抽搐、神经麻痹,也会引起室颤、昏迷,以致呼吸窒息、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无论是电伤还是电击,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我们在实验室中应谨防触电。
二 触电的防范
触电大多是因为实验人员不懂安全用电常识,不遵守安全用电操作规程以及违规操作,电器设备安装不规范或者线路断裂、损坏及设备本身存在缺陷、绝缘体破损等原因引发的。所以,预防触电首先应加强安全用电教育,掌握基本用电常识。预防触电常用的方法有五种。
第一,不能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灯头、插头等。
第二,所有电源的裸露部分都应有绝缘装置,电器外壳应接地、接零。
第三,已损坏的接头、插座、插头或绝缘不良的电线应及时更换。
第四,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小型电器设备采用安全电压。
第五,维修或安装电器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
三 触电的急救措施
触电事故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酿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必须施行抢救。据有关资料记载,触电后一分钟内开始抢救,90%有救活的可能,触电后六分钟才救治的,仅有10%的生机,如果在触电后12分钟才抢救的,救活的几率就很小了。所以对触电者及时抢救非常重要,遇到有人触电,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伤者脱离电源,当找不到闸刀或来不及找的情况下,用身边的绝缘物如木棒、塑料管等拨开或移开电源线。
脱离电源这一步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快,时间就是生命,触电时间越长,抢救回来的希望就越小,二是不能让自己触电,很多的触电事故就是救人者徒手去拉,结果两人同时被电倒。当触电者脱离电源以后,如果神志清醒,呼吸正常,皮肤也未灼伤,只需安排其到空气清新的地方休息,令其平躺,不要行走,防止突然惊厥狂奔、体力衰竭而死亡。如果触电者神志不清,呼吸困难或停止,必须立即把他移到附近空气清新的地方,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并请医务人员前来抢救。如果心脏停止跳动,则需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抢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赶到之前不断按压。如果触电极其严重,呼吸、心跳全无,这就需要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或交替抢救。
需要注意的是,对触电者实施抢救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必须耐心、不间断的抢救。急救中严禁用不科学的方法,如摇晃身体、掐人中、用水泼、盲目打强行针等错误的方法。因为这样只会使奄奄一息或处于假死状态的触电者,呼吸更加困难,体温加速下降,从而加速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