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不是一个人的“独善其身”,而是一个团队的“共担风雨”。在多人共用的实验空间里,个人的行为会直接影响他人的安全。因此,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习惯,是构建整体安全环境的关键。
一、安全协作:我们都是安全员
主动告知:当你要进行一项有潜在危险的操作(如使用剧毒化学品、进行高温反应、产生大量气溶胶等)时,应主动告知同一实验室的同伴,让他们知晓风险并有所准备。
共享空间:实验台、通风橱、仪器设备是共享资源。使用前应沟通协调,避免争抢。使用后及时清理,为下一位使用者提供整洁安全的环境。自己的物品和实验区域严格管理,不占用公共通道。
相互提醒:当看到同伴有不安全行为(如未佩戴防护装备、操作不规范、留下安全隐患等)时,应友善地、及时地提醒。这并非“多管闲事”,而是真正的关心和负责。被提醒者应虚心接受,感谢他人的好意。
相互监督:实验过程中,同伴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关键安全步骤的执行,如离心机配平、钢瓶固定、废液分类等,多一双眼睛,多一份安全。
二、有效沟通:清晰、及时、准确
交接清晰:当共用仪器或试剂时,交接信息必须清晰。例如,在仪器使用记录本上写明运行状态、异常情况;试剂瓶标签清晰,自配试剂注明详细信息。
危险警示:对于暂时离开的加热装置、未冷却的仪器、刚配好的刺激性溶液等,应留下明确的警示标识(如“高温!勿动”、“正在反应,请勿靠近”)。
异常报告:发现任何公共安全隐患(如水管漏水、电线裸露、消防器材异常、试剂泄漏),无论是否由自己造成,都有责任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事故上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无论大小,都应立即向老师报告,并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同伴。隐瞒不报会延误处理时机,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三、营造积极的安全文化氛围
一个健康的实验室安全文化,应该是开放、非指责性的。鼓励大家讨论安全问题和近期的差错(甚至是未遂事件),从中吸取教训,改进流程,而不是寻找“替罪羊”进行惩罚。团队定期进行安全会议或演练,共同学习安全知识,提升整体应急能力。
记住,在实验室里,你的安全与我息息相关。良好的协作与沟通,能将独立的个体安全连接成一张坚固的防护网,让每个人都能在互助互信的氛围中安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