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3月25日,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组织召开了“四史教育”专题集体备课会。会议在思政部会议室510举行,由思政部主任王敏主持,思政部全体教师参加,共同探讨如何将“四史”教育与理论内涵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增强使命担当。
聚焦历史脉络,解析现代化历史根基
会上,主讲教师熊程以《“四史”教育》课程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例,进行了教学展示。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背景、伟大成就及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深远意义,重点分析了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历史事件对新中国政权巩固的奠基作用。
熊程强调,教学中需注重三个维度:一是通过开国大典、抗美援朝等历史影像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场景的直观感受;二是结合“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等经济恢复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应对复杂形势的政治智慧;三是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经验,例如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和平赎买”政策如何体现中国特色。此外,他还推荐了纪录片《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作为拓展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互动研讨: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衔接
在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热烈讨论。邓舒丹老师提出:“如何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与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相结合?”裴琳娜老师建议引入“一五计划”与当前“十四五”规划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连续性。思政部主任王敏指出,思政课需立足学生专业特点,例如对护理专业学生可结合“抗美援朝医疗队”事迹,深化职业精神教育。
会议还就教学资源整合达成共识:一是利用国家档案馆发布的珍贵历史文献,设计课堂互动环节;二是结合地方红色资源,如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的实地教学,增强实践性;三是引入国际视角,对比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路径,拓宽学生视野。
凝心聚力:以历史智慧赋能思政育人
思政部主任王敏在总结中强调,“四史”教育是筑牢学生理想信念的关键课程,教师需做到三点:一是深耕历史细节,将宏大叙事与生动案例结合;二是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情景模拟、小组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性;三是强化价值引领,通过历史人物事迹(如黄继光、邱少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本次备课会通过理论梳理、案例分享、策略研讨,为“四史”课程注入了新活力。未来,思政部将持续推进专题化集体备课,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思政课堂,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夯实历史根基!
供稿: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