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教10-202教室气氛热烈,陈叔儒副院长以“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新浪潮”为主题,为医美1、2班学生带来了一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的思政课。课程紧密结合健康类院校特色,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就业机遇与挑战,引导学生在技术变革浪潮中锚定自身价值坐标。
技术赋能健康领域,就业图景焕新颜
陈叔儒副院长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了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深度融合的广阔图景。在养老领域,大数据健康监管云平台正携手医疗机构为居家养老提供精细化康养方案,推动养老服务向智能化迈进。这些案例生动诠释了“人工智能+医疗”如何重塑传统健康产业的服务模式。 针对学生关注的就业问题,陈副院长结合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指出,过去5年制造业中重复性劳动岗位受智能技术冲击明显,而《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未来5年全球职场将有22%的就业机会面临变革,新创造的工作岗位达1.7亿个。他特别强调,健康领域的AI应用正催生智能医疗设备研发、AI辅助诊断分析、康养数据管理等新兴岗位,为医学生提供了从技术使用者向技术协同者转型的契机。
直面挑战谋突破,价值引领明方向
课程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伦理与职业挑战。陈叔儒副院长提醒学生,在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健康行业从业者需兼具专业素养与伦理判断力,警惕“数字鸿沟”对医疗服务公平性的影响。“面对AI浪潮,健康学院学生如何实现不可替代的价值?”陈副院长向学生抛出思考命题。他强调,技术可以替代重复劳动,但无法取代人文关怀与创造性思维。医学生应强化“AI+专业”的复合能力培养,例如掌握医疗大数据分析技能、理解AI诊断逻辑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决策优化。他以DeepSeek-R1大模型为例,指出未来健康领域的创新突破,往往存在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专业知识的交叉地带。

课堂互动激思考,锚定坐标启新程
课堂设置的互动环节中,学生围绕“在人工智能新浪潮下,健康学院学生如何更好实现自身价值”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同学分享道:“听完课程后,我认识到AI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提升服务效率的工具,未来我会更注重美学设计与AI技术的结合,打造个性化医美方案。” 陈叔儒副院长在总结时强调,人工智能新浪潮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健康类专业学生需以“科技赋能+人文底色”双轮驱动,在掌握AI辅助诊断、智能健康管理等新技术的同时,坚守医者仁心的职业本质。学院也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健康”的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搭建技术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平台,助力他们在智能时代的健康产业蓝海中扬帆远航。

此次思政课将国家战略、行业趋势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工智能发展态势的认知,更引导他们以辩证思维看待技术变革,在时代浪潮中明确职业定位,为成为兼具技术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复合型健康人才奠定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