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思政部组织了两场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活动。
9 月 2 日,思政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了基础教学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统一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影片以独特视角和震撼画面,展现了那段黑暗惨痛的历史。一帧帧黑白照片被逐帧上色,残破的城墙、血染的长江、30万同胞的凝视,无不触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9 月 3 日上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思政部在学校组织下,共同观看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大会实况转播。受阅部队威武雄壮,铁甲战车威风凛凛,武器装备尽显锋芒,让全体观礼教师备受鼓舞。通过这两场活动,思政部教师回溯历史,感悟到了家国力量,进一步凝聚了奋进信念。

活动结束后,思政部老师们感慨万千。
思政部负责人王敏表示,两次观后感受对比强烈。观影《南京照相馆》感受到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残暴和罪恶罄竹难书,中华儿女从未屈服,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观看纪念大会直播,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重要讲话,看到受阅部队威武雄壮,铁甲战车威风凛凛、武器装备尽显锋芒,令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大会壮国威、聚民心、鼓士气,是一次激发中华儿女爱国热情的精神盛会,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思政大课。作为思政部负责人,我要和我的同事们一道上好“思政开学第一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用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黄燕老师谈到,《南京照相馆》里,当镜头停在“1937.12.13”那行手写日期时,我手中的笔骤然沉重。照片会褪色,但民族的痛感永不褪色。作为思政教师,我深知这不仅是影像,更是跨越时空的教材——它把战争的残酷变成可以触摸的伦理课堂,提醒我们今天课本上的“和平”二字,曾被鲜血浸泡得多重。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上,抗战老兵颤颤巍巍敬礼,东风浩荡、铁甲生辉。同样的镜头语言,却由黑白切换为绚丽的高清:战鹰掠空、彩烟飞扬,群众游行方阵里“红领巾”向着老兵方阵敬礼。历史与现实在此握手——从“不能忘”到“不必怕”,从“站起来”到“强起来”,阅兵用钢铁与鲜花告诉世界:中国有能力捍卫和平,也有智慧共享未来。两幅画面,一堂大课。前者让我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后者让我坚定“强国才能安邦”的信念。回到教室,我把照片与阅兵截图并排贴在黑板:左边是废墟,右边是花海;中间写下一行字——“谁忘记历史,谁就在灵魂上生病”。80年后的今天,我们致敬的不只是胜利,更是让胜利不再重演的每一份努力;我们传承的不只是记忆,更是把记忆转化为复兴动力的教育使命。愿学生在我的课堂里读懂:能战方能止战,敢胜才能常胜;更愿他们带着这份清醒与力量,跑好属于这一代人的“和平接力”。
邹梦梦老师称,《南京照相馆》提醒每一代人都肩负记忆责任,不能忘记历史。而观看九三阅兵,先进武器装备彰显的国防力量让人充满“安全感”。铭记历史是为了珍惜和平,展示实力是为了捍卫和平。
此次系列活动,不仅让思政部老师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为今后的思政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思政部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