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思想政治部

党群工作

理论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的重要论述

发布者:  时间:2025-10-21 17:11:12  浏览:

摘编

1.  “四有” 好老师: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代表座谈时,首次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他指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一论述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新时代合格教师的核心素养。

2.  “四个引路人”:2016 年 9 月 9 日,在第 32 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勉励广大教师肩负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他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引路人”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教师角色的内涵,突出了教师对学生全面成长的引领作用。

3. “四个相统一”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论述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他要求:“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四个相统一”从方法论层面为高校教师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提供了具体路径。

4. “大先生”:2016 年 12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 “大先生”。2021 年 4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5. 确立教师工作的战略地位与崇高使命: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战略高度肯定了教师的极端重要性。他明确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一论述将教师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并赋予其崇高的时代使命。

6. “经师” 和 “人师” 的统一者:2022 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 “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 “人师”,努力做精于 “传道授业解惑” 的 “经师” 和 “人师” 的统一者。

7. 思政课教师“六要”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关键课程的教师队伍量身订制了素质标准。他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要”要求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建设重点。

8. 弘扬教育家精神:2023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 39 个教师节前夕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9.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2024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10.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25 年,在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希望你们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地位。他指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并要求“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这一贯穿始终的论述,凸显了师德建设在教师管理中的底线性和决定性作用。

12. 倡导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建设。他多次呼吁“要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并指出“要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这些论述为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尊重爱护教师的良好氛围提供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