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政策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政策 · 正文
精准推进高职扩招
日期:2020-06-0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继去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据新华网)

高职扩招再加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产业结构、人才结构、教育结构,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稳就业、促就业的应然之举。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院校扩招的政治站位远远高于教育系统自身工作的范畴。

2019年高职计划扩招100万人,最终实际完成了116万,百万扩招已如期交卷。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人,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职教育的厚望,也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肯定。圆满完成新一轮的扩招,担起这一新的历史职责与使命,是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我国1400多所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考验,需要结合各地、各校以及生源的实际情况精准推进。

因地制宜优化计划。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相关信息,从2019年高职扩招院校和专业情况来看,不同地区院校、同一地区不同院校、同一院校不同专业、公民办院校之间招生都存在冷热不均的情况。做好新一轮高职扩招工作,首先要根据各地各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计划,有序安排扩招时间,科学确定扩招人数。要充分研判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形势,结合各地各校现有办学资源情况,逐年合理确定各地各校扩招人数,科学安排不同类型及不同批次招生的时间和节奏。要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向此次疫情中就业影响较大的地区以及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倾斜,加大对有关地区和人员的财政补贴,消除生源的后顾之忧。扩招的保障措施至关重要,各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通过科学的扩招计划,将高职扩招保障措施落实落细,有效引导和支撑高职院校完成战略任务。

因校而异补齐短板。2019年的扩招中,一些职业院校生均教学用房、占地面积、宿舍、实训基地等硬件条件以及师资队伍被新增生源摊薄,不符合办学标准、难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面对扩招再加码,高职院校要早动手、早分析,尽快开展今明两年招生的组织工作,统筹考虑招多少、如何教的问题;对接国家稳企业保就业的目标、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在办学模式、教学资源、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快改革;进一步挖掘潜力,通过盘活现有教学资源、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补齐教育教学短板。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门可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扩招人数给予职业院校教学及生活设施基建专项补助;支持校企合作共育,指导、推广校企互聘、成本分摊、绩效激励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方法,以创造性地调动资源,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因材施教协同育人。除生源、师资等外,保障高职院校进行有质量扩招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过程。而这一过程,随着高职生源结构的变化也更为复杂化。高职扩招的生源多样化,学生的基础、兴趣、目标等都不一样,需要高职院校突出因材施教这个主题,牢牢把握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协同育人机制。要加强学情分析,充分调研非传统生源的学习背景、动机以及目的,建设学生档案库;加强与产业、企业的协作,根据学生来源不同、合作企业产业背景不同,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设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管理制度和培养方案,实施分类培养;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开展学徒制、订单式、学分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通用文化课+公共专业课+企业特色课课程体系,充分提升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职扩招200万人已经作为国家宏观政策被提出来,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光靠教育系统的努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把压力仅放在高职院校身上实为肩负重轭。期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快出台与扩招对应的政策措施,使高职扩招得到全社会的支持,让高职院校轻松上阵,承载起更多提升劳动力素质、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传承技术技能的经济社会发展责任。

(作者简介:沈林,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法学硕士,新华网、江西教育网、红网特约评论员,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传统媒体刊有作品近千篇。)

编辑:吴永亮  审核:罗运锋


上一条:关于《江西省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 单独招生实施办法》的通知
下一条: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 招生工作的通知


版权所有: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Copyright@2020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翠岩路466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5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