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校园本该是充满阳光、友爱与成长的地方,但有时,“校园欺凌”的阴影可能悄然出现。无论是肢体冲突、言语侮辱,还是孤立排挤、网络诋毁,这些行为都会给受害者带来身心伤害,破坏校园的和谐氛围。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始终将同学们的安全放在首位,今天,我们想和大家一起聊聊“校园欺凌”,教大家如何识别、应对,共同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一、先搞懂:这些行为都可能是校园欺凌
很多同学以为“欺凌”只有打架斗殴,其实校园欺凌的形式远不止于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大家要学会识别:
肢体欺凌:最容易察觉的形式,比如故意推搡、殴打、抢夺财物、故意绊倒他人等,这类行为会直接对身体造成伤害。
言语欺凌:通过语言攻击伤害他人,比如起侮辱性绰号、嘲笑外貌/成绩/家庭背景、散布恶意谣言、威胁恐吓等,虽然没有肢体接触,但会严重伤害心理。
社交欺凌:故意孤立、排挤他人,比如拒绝和同学一起吃饭、组队,煽动其他同学不与某人交往,甚至在集体活动中故意忽视、排斥他人,让受害者感到孤独无助。
网络欺凌:借助手机、电脑等设备,在社交平台发布侮辱性言论、恶意P图、泄露他人隐私,或通过私信进行辱骂、骚扰,这类欺凌传播快、影响范围广,伤害更隐蔽。
二、若遇到:别害怕,这样应对更有效
如果不幸遭遇校园欺凌,很多同学会因为害怕、羞耻而选择沉默,但沉默只会让欺凌者更加肆无忌惮。记住,你没有错,勇敢应对才是正确选择:
保持冷静,避免激化矛盾:遇到欺凌时,不要慌张或激烈反抗,尽量保持冷静,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对方“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会告诉老师/家长”,尝试脱离现场。
留存证据,及时求助:如果是言语或网络欺凌,记得截图保存聊天记录、言论内容;如果有肢体伤害,及时拍照留存伤口,并第一时间告诉班主任、辅导员或保卫处——你的求助不是“懦弱”,而是对自己的保护。也可以和信任的家长沟通,让他们和学校一起帮助你。
不做“旁观者”,更不做“附和者”:如果看到同学被欺凌,不要冷漠旁观,更不要因为害怕被牵连而附和欺凌者。可以悄悄找老师报告情况,或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上前劝阻,哪怕只是陪在受害者身边,给予安慰,也是一种支持。
三、要知道:欺凌者会承担这些后果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欺负人只是小事”,但实际上,校园欺凌绝非“小事”,而是会触犯法律、校规,需要承担相应后果:
校规层面:实施校园欺凌的同学,会根据情节轻重受到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甚至开除学籍的处分,处分记录会纳入个人档案,影响未来升学、就业。
法律层面:如果欺凌行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精神损害,或涉及敲诈勒索、侮辱诽谤,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甚至《刑法》,不仅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年满16周岁(部分严重行为年满14周岁)还可能被追究行政、刑事责任,留下案底。
四、共守护:这样做,让校园远离欺凌
抵制校园欺凌,需要每一位同学的参与,从自身做起,共同营造友善校园:
尊重他人,不搞“小圈子”:尊重同学的外貌、性格、家庭背景差异,不嘲笑、不歧视;和同学相处时平等友善,不搞“排他性小圈子”,主动接纳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
学会沟通,化解小矛盾:和同学产生误会、矛盾时,优先通过平和沟通解决,避免用争吵、冷战甚至暴力的方式处理;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及时找老师调解。
关注身边人,主动伸援手:平时多留意身边同学的状态,如果发现有人情绪低落、突然不愿上学,或身上有不明伤痕,主动关心、倾听,若怀疑其遭遇欺凌,鼓励并陪伴他向老师求助。
同学们,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在这里安全、快乐地学习生活。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会始终站在大家身后,为大家的安全保驾护航——如果遇到校园欺凌,可随时拨打保卫处24小时值班电话。
让我们一起对校园欺凌说“不”,用友善与尊重,守护属于我们的阳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