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处室首页 · 安全教育 · 正文
别让信息“裸奔”!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守住隐私不泄露!
日期:2025-09-0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同学们!填问卷领奶茶、注册APP要权限、丢快递单不撕地址,是不是觉得“只是填个信息,没什么大不了”?小心!这些操作正在悄悄泄露你的身份证号、手机号、宿舍地址,甚至被骗子用来诈骗、盗刷账号!别慌!这份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帮你筑牢“隐私防线”,不让信息被滥用!

一、信息泄露的“可怕后果”,你必须知道!

诈骗上门,财产受损:有同学填了“大学生消费问卷”,留下手机号和宿舍号,结果骗子冒充“校园贷客服”,打电话说“你有一笔贷款没还”,吓得他转了2000元“还款”;还有人丢快递单没撕地址,骗子按地址找到宿舍,冒充“快递员”骗走了电脑。

身份被冒用,麻烦不断:骗子拿到你的身份证号,可能办银行卡盗刷、办网贷让你背债,甚至用你的信息注册违法账号,让你莫名“涉嫌违法”,影响征信和前途!

二、这些护信息“安全招”,速速码住!

1.日常场景“避坑技巧”

填问卷“不瞎填”:路边、朋友圈的“填问卷领奶茶/玩偶”,如果要填身份证号、手机号、家长联系方式,一律拒绝——正规问卷不会要这么敏感的信息!学校官方问卷会通过班级群发布,别信“非官方链接”。

丢快递“撕信息”:拆完快递后,用马克笔涂黑快递单上的姓名、手机号、地址,别把带信息的快递盒直接丢在宿舍楼下、垃圾桶旁。

晒动态“不暴露”:朋友圈、微博别晒身份证、学生证、宿舍号、课程表,晒照片时别把含地址的路牌、门牌号拍进去。

2.APP使用“权限管理”

APP“选正规渠道”:只从应用宝、苹果AppStore下载APP,别从陌生链接、朋友圈分享的“小众APP”下载——很多“山寨APP”会偷信息!

给权限“看必要”:注册APP时,拒绝“无关权限”:比如“学习APP”要“通讯录权限”“相册权限”,“外卖APP”要“麦克风权限”,这些都没必要,直接关掉!

APP“清信息”:不用的APP别直接删除,先在“设置-应用管理”里清除缓存和个人信息,再卸载,避免信息留在手机里。

3.社交沟通“防套话”

“陌生人”:QQ、微信收到陌生好友请求,别随便通过;通过后对方问“你是哪个专业的?宿舍号多少?”,别如实回答,避免被套话。

“不明电话”:接到“你是谁谁吗?我是你朋友的朋友”的电话,别透露自己的信息,先让对方说清楚朋友的名字、事情,不确定就挂电话。

“官方来电”:自称“派出所”“教育局”的电话,说“你信息被冒用”,要你提供身份证号“核实”,别信!正规部门会让你去现场核实,不会电话要信息!

三、信息泄露了?这样补救!

立刻“改密码”:发现信息泄露,马上修改微信、支付宝、银行卡、学校教务系统的密码。

冻结“可疑账号”:如果怀疑身份证被冒用办卡、办网贷,去银行查名下银行卡,去网贷平台查借款记录。

拦截“骚扰信息”:手机号泄露后,会收到很多骚扰电话、短信,可拨打运营商电话,开通“骚扰电话拦截”功能。

同学们,个人信息是隐私的“底线”,一旦泄露麻烦不断!快把这篇推文转发到班级群、宿舍群,和小伙伴们一起保护信息~要是你还有保护信息的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们共同守住隐私!


上一条:出行别“大意”!大学生外出安全避坑指南!
下一条:别让信息“裸奔”!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   版权所有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复兴大道西3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