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填问卷领奶茶、注册APP要权限、丢快递单不撕地址——这些日常操作,可能正在泄露你的个人信息!身份证号、手机号、宿舍地址,甚至家长联系方式,一旦被骗子拿到,就可能遭遇诈骗、盗刷!今天就教你守护个人信息,不让骗子有机可乘!
一、“问卷领礼”陷阱:小礼品换走敏感信息
“填这份‘大学生消费问卷’,就能领免费奶茶、玩偶”“帮我填个‘实习调研表’,只要填姓名、手机号、宿舍号,就能拿纸巾”……这些“小利换信息”的套路,专坑大学生!
有同学填了某“问卷”,留下了手机号和宿舍号,结果每天接到“校园贷”“培训课”的骚扰电话;还有人填问卷时写了家长手机号,骗子冒充“学校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说“孩子在学校受伤,要交医药费”,幸好家长先联系了孩子,才没被骗。记住,陌生人的问卷别乱填,尤其是需要填身份证号、手机号、家长信息、宿舍地址的,哪怕给再多小礼品,也坚决不填!
二、APP过度索权:悄悄偷走你的信息
“注册这个‘学习APP’,要获取你的通讯录、定位、相册权限,不然用不了”“这个‘社交APP’要扫身份证认证,说‘安全起见’”……这些APP的“过度权限”,其实在偷你的信息!
有同学注册某“小众APP”,给了相册权限,结果手机里的照片被泄露;还有人给了定位权限,骗子通过定位知道他经常去的地方,冒充“熟人”打招呼,差点骗走他的生活费。下载APP时,一定要看清楚“权限要求” :学习APP不需要通讯录权限,社交APP不需要相册权限,遇到“不授权就用不了”的APP,直接卸载——正规APP不会强制要无关权限!
三、个人信息保护指南:这5招,守住你的隐私!
1、问卷“不瞎填”:拒绝陌生人的纸质/线上问卷,尤其是要填敏感信息的,学校官方问卷会通过班级群发布,别信“路边问卷”“不明链接问卷”。
2、APP“限权限”:下载APP从正规应用商店下载,注册时只给“必要权限”,无关权限一律拒绝。
3、快递“撕信息”:拆完快递后,把快递单上的姓名、手机号、地址用马克笔涂黑,或撕下来扔进垃圾桶,别直接丢快递盒。
4、证件“不外借”:身份证、学生证不外借他人,不随便拍身份证照片发朋友圈、群聊,拍照时给关键信息打码。
5、泄露“马上改”:如果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立刻修改相关账号密码,联系运营商屏蔽骚扰电话。
同学们,个人信息是“隐私防线”,一旦被破,麻烦不断!快把这篇推文转发到班级群、朋友圈,提醒身边的小伙伴一起守护信息安全!如果信息泄露后遭遇诈骗,立刻报警并告诉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