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的内涵
(一)坚心守志:要有坚定理想信念
“四有”好老师应具备正确理想信念。具体而言,以坚持共产主义理想追求为育人准则,以终身学习为育人理想,即是职业教育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的具体内涵。第一,坚持以共产主义理想为追求。“四有”好老师要将“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奋斗”作为崇高理想,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及接班人作为自身发展的志向及抱负。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将铸魂育人的理想信念与日常教学进行匹配,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信念、高度认同社会主义。第二,坚持以终身学习思想为追求。“四有”好老师能够摆脱教育实践的功利性,将育人工作视作终身事业追求,从“唯分数”转向“育强人”,时刻保持成长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推动下,职业教育教师需从“教书匠”角色中脱离出来,站在终身学习高度,不断拓展育人广度及宽度,以适应新时代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第三,坚持以实现物质精神“共同富裕”为追求。“四有”好老师能够站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追求,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
(二)师德垂范:要有高尚道德情操
职业教育教师要具备公民道德,以坚守职业道德为底线进行育人工作,体现职业教育教师高尚道德情操。一是遵守社会契约,坚守公民道德。“四有”好老师具备一般公民的基本德行,可以在言传身教过程中,用自身道德情操感染、引导学生。同时,“四有”好老师能够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帮助学生以师为镜,形成正确的曲直、义利、是非观,进一步塑造学生品格。二是热爱教育事业,坚守职业道德。职业院校的设立有助于解放社会劳动力,能够承接学生家长看护、教养责任,承担培育下一代的职业重任。这就要求“四有”好老师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以职业道德为基本要求,具有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能够视“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在实践与理论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专业知识及技能,成为引导学生具备职业发展能力的启发者、指导者。
(三)高才博学:要有扎实功底学识
好老师应具备扎实知识功底,即好老师需满足‘师能’的专业知识要求。职业教育教师需具有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职业教育教师具有扎实功底学识的内在含义。第一,擅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师扎实学识的基本要义。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四有”好老师能够以学生为中心,融会贯通学科知识,为学生开发出适应时代及学生需求的通识课程,进一步助力职业人才培养。同时,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在内省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的前提下,及时扩充学科知识、拓展学科研究延展面,以求真务实精神更好地影响学生,使得每位学生对知识怀有敬畏感。第二,擅以问题为中心是教师扎实学识的本质要求。问题中心意识是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及体系的重中之重,亦是提高教师教学实效的有效策略,更是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四有”好老师能够及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匹配当代经济社会的具体需求,以此破解教师自身发展问题,助力自身成长。
(四)和风细雨:要有仁爱理解之心
职业教育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辅助学生全面发展,以此体现职业教育教师的仁爱理解之心。其一,热爱学生是其忠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表现。若想成为一位好教师,职业教育教师需要通过沟通师生间思想有效协调师生关系,为学生带来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将这种正向感受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但需注意,热爱学生不等同于纵容放任学生。“四有”好老师需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将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辩证统一起来,严而友爱地教导学生。其二,尊重学生是其珍爱教育事业的关键要素。“四有”好老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突出品质,能够培养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主体人格的人。一方面,尊重学生差异。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四有”好老师能够肯定不同学生个体的存在价值、上进愿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尊重学生“弱势”地位。“四有”好老师能够摒弃“上对下”“幼对长”传统观念,不以权威强硬要求学生服从师嘱,给予学生与教师“同等”的人格尊严,以此找准正确的教师角色定位,发挥职业教育教师的教育效能。
二、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在明确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体系内涵的基础上,依据下述原则进行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一,目标一致原则。构建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体系需对评价指标进行逐层分解,并同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目标相吻合。第二,客观量化原则。即在选择相关指标时,需对指标数据可获得性、直观性加以衡量,以充分确保所选指标能够通过数据精确反映。同时,构建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保证各指标间存有相同属性,又能够客观反映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共有特征。第三,指标独立原则。构建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体系需保证各指标间相互独立,确保各指标之间不含有重叠、交叉、包含关系。
(二)评价指标选取
本研究基于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内涵,兼顾学界现有研究手法,初步拟定包含4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的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体系。为确定最终指标体系的指标构成,研究小组采用线下走访、线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并采用结构化访谈、专家赋权法开展研究。研究涉及人员包括:8名职业院校领导、3名职业教育专家、若干职业院校教师,中层管理干部及负责学科评估、科研评价的相关行政教师。其中,采用实地个人访谈和项目专题研讨的方式开展访谈,个人访谈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共举办三次指标专题研讨会,每次在个两小时左右。研究小组结合专家意见对初始指标体系进行指标筛选,最终确定了涵括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详情及内涵界定见表1所示。
表1 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体系内涵
(三)评价指标赋权
本研究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展开赋权。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一是从相关从业者及学科评估行政单位中挑选5名专家进行赋权。首先由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进行打分,最重要的指标赋分为1,次重要指标赋分为2,以此类推获得指标的最终得分。二是开展专家意见征集。调研小组采用现场调研方式召集审评专家展开讨论,并收集、整理、分析每次讨论结果。三是在征集三次专家意见后获得相对一致的指标重要性意见。四是开展问卷调查。调研小组将最终的指标重要性排序表发放至相关评估单位、企业及职业院校,以此对评价指标展开赋权,并通过取平均数的方式获得各级指标权重,最终的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赋权结果见表2。
表2 职业教育“四有”好老师评价指标权重
(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5期)
来源:高职观察。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