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内容的升级与改造——基于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分析

发布日期:2024-09-19    浏览次数: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职业教育领域始终发挥着“引领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教学改革、彰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营造崇尚技能良好氛围、树立技能人才典型、改善职业教育社会形象、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重要作用和使命,2023年大赛赛项内容设置更是从专业衔接、教学融合、岗位对接等多方面进行升级改造。

一、基于专业设赛,发挥以赛促学作用

2023年大赛赛项设置统筹考虑同一专业大类、专业类相关专业特点,着力扩大赛项专业覆盖面,努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大赛。同时赛项设置按照中高本一体化理念考虑,紧跟专业数字化升级等新要求,积极发挥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作用。

一是聚焦新版专业,创新设置赛项。2023年大赛全面对接职业教育新版专业,基于新专业设置新赛项,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趋势,打造能够引领相关专业建设,契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赛项。2023年大赛涉及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新赛项70余项,约占全部赛项的55%,包括了数控多轴加工技术、生产单元数字化改造、轨道车辆技术、智能飞行器应用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数据应用开发、业财税融合大数据应用、智慧金融、直播电商等赛项。

二是对标产业升级,优化设赛内容。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相互交织,对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更高、更新要求,通过设置引领性赛项,以人才培养助推新经济发展。例如,“GZ020生产单元数字化改造”赛项利用智能设备(如高端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视觉)和数字化技术(如MES、SCADA、RFID、数字孪生、工业智能网关、工业互联网)进行生产单元数字化改造,实现中小企业离散制造生产单元智能化、数字化生产;“GZ026汽车故障检修”赛项紧跟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纯电动汽车部分在竞赛内容中占比从2022年的30%提高到2023年的50%,聚焦燃油汽车、电动汽车的电控系统故障检修关键核心技术,竞赛内容契合了产业发展需要。

二、基于教学命题,突出以赛促教特色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大赛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满足产教协同育人目标,聚焦教育教学属性本质,围绕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真实工作过程任务要求和企业生产现实需要设计比赛,遵循人的成长发展规律,促进参赛选手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例如,“ZZ002植物嫁接”赛项,以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和训练的植物嫁接育苗为载体,通过考查选手果树、蔬菜、经济林等植物嫁接繁殖的知识、植物无性繁殖嫁接等技能,培养参赛选手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工匠精神。

二是考察综合能力。新业态的发展演变,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相应赛项内容设置也由单一向多元多维转变。例如,“GZ047电子商务”赛项,契合国家“十四五”规划“鼓励商贸流通业态与模式创新,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要求,面向电商产品开发、视觉营销设计、短视频剪辑与制作、网店运营、互联网营销、全渠道营销等岗位(群),全面考察参赛选手的数据分析、产品开发、视觉营销、营销策划、网络营销、数据化运营等专业核心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规范意识、风险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基于岗位比赛,彰显以赛促练成效

一是对接一线岗位真实生产场景。深化岗赛融通,赛项规程和赛题紧跟新技术和产业变革趋势,对接生产一线岗位真实生产场景,把真实的工作过程、项目任务和要求融入比赛各个环节,通过大赛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推进赛证融通,通过大赛资源转化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转化成果对接行业标准、契合课程教学要求、突出技能特色、展现竞赛优势,通过竞赛心得、竞赛规范、技术分析、竞赛成果、微课视频等竞赛内容的整理优化,推动1+X相关证书标准体系建设,构建政行企校学五方协同的赛证育人新机制。“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学习难以致用”“理论和实践脱节”“传统教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等问题,真正培养出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例如,“ZZ011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以服装企业成衣款式设计、CAD结构设计、制板推板、样衣制作等岗位的真实工作场景设计竞赛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良性衔接。

二是对接一线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大赛赛项考查的技术技能和涵盖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紧密贴合企业实际岗位的工作内容、技术技能、工艺流程等新要求,检验选手的职业素养、理论功底、实操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赛题难度相较往年进一步加大。例如,“GZ077临床技能”赛项,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践能力需求为导向,按照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助理全科医师所对应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科学设计竞赛内容。

四、创新设置教师赛项,实现师生同台竞技

2023年大赛在学生赛数量增加的基础上,试点设置14个教师赛和16个师生同赛项目,职业院校教师从过去的“教练员”转变为“运动员”,既对参赛选手进行竞赛指导,也亲自入场参赛。从试点效果来看,得到职教战线普遍认可,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的职业技能均大幅提升。例如,“ZZ005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赛项,每队3人,包含1名教师和2名学生,采用“师生同赛”形式,模块一理论部分取3名选手理论竞赛的平均成绩,模块二技能操作部分预制构件吊装、预制构件灌浆采取团队分工合作整体赋分的形式,通过师生组队同台合作、同台竞技的方式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注重成果转化,以赛促研取得实效

往年大赛存在做得多、总结推广得少、有效转化不够等问题。2023年大赛推出“实施一批、总结一批、分析一批、提炼一批、转化一批、推广一批”的“六个一批”做法,指导各赛区用好大赛平台、资源和成果,紧紧围绕新基建主要任务,助力打造“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根据大赛执委会发布的调研数据,各赛项承办院校全年大力推进649个相关专业优化633套人才培养方案,建设498套专业标准;依托大赛打造729套教学课程标准,建设603套课程体系,1231个习题库,4672个电子课件;创造性设置14个教师赛和16个师生同赛项目,有效提升教师动手实践能力,带动133所职业院校高薪引进631名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推动企业招聘1265名大赛技能选手走向就业岗位;全年大赛推动搭建或完善527个实习实训基地,与平时教学实践共享共建;借助大赛倒逼教材改革,指导承办校与企业合作开发系列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379套。有力地落实了大赛目标宗旨,强化了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17期)

来源:高职观察。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