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打造: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金教材”的建设策略

发布日期:2024-10-15    浏览次数:

建设好“金教材”不仅是职业教育“新基建”的核心内容,而且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金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四个核心构成要素:1.善学善用党的创新理论是从根本上体现教材的育人功能;2.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是职业教育教材区别于其他教材类型的显著标志;3.从“捡菜型”教材向“酿蜜型”教材的内容升级是“金教材”含“金”量的根本所在;4.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体现教材的数字经济时代特色。这四个核心构成要素对“金教材”而言缺一不可,且要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充实每个要素的时代内涵,进行形成系统的教材建设策略。

一、职业教育“金教材”需要善学善用党的创新理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的定位决定了意识形态属性是教材的生命线,因此,体现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材建设的重中之重。教材建设需善学善用党的创新理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上取得新成效,并依据课程特点如盐入水地融入相关教材建设中。通过教材建设实践探索,可采用三步建设法在教材中体现党的创新理论:第一步,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第二步,分类整理与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结合紧密的相关内容;第三步,搭建应用场景,恰如其分地融入教材核心知识技能体系中。

以《供应链管理基础》教材的建设为例。首先,通过系统学习,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能的重要论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具有发展观与动能论相统一的鲜明特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发展主动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是我们党时下重要的创新理论之一。其次,通过深刻领会和细分研究,分类整理了党的创新理论中对于产业链供应链一脉相承的重要论述和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最新提法。最后,搭建应用场景,教材建设中在相关章节开篇案例的重要位置,以“供应链协同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数字供应链创新助力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等主题,恰如其分地融入新质生产力创新理论和实践,并辅以“引思明理”深入点评,启发学生的自觉认同和情感共鸣。

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指导教材建设是从根本上实现教材的与时俱进,补足精神之钙,使教材始终保持前瞻性和时代性,体现育人功能。

二、职业教育“金教材”需要着力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从职业教育被确立为一种类型教育开始,其类型特色的内涵越来越丰富、鲜明、显著,职业教育“金教材”需从以下几方面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贯通教育与产业两大系统,对于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编写教材,就是教材建设团队不仅要有教师,还要有更多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技能大师,使教材建设与产业实际相结合,落实“教改改到实处是教材”。教材要通过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进行课程设计,使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职业环境,服务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新型劳动者和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2.深耕“新”与“实”的鲜活特色

职业教育教材注重深耕“新”和“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指出:“专业课程教材要充分反映产业发展最新进展,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吸收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这也意味着职业教育教材承担着及时、充分反映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的重任。在《目录》和《简介》框架下,各专业课教材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入细分领域,采集新质生产力最新发展成果,从浩瀚纷繁的理论和实践中精选、提炼、加工出适合用于本专业、本课程教学传播、有思想、有价值、有营养的鲜活素材,并紧跟形势变化不断动态更新,精耕细作职业教育“新”与“实”的鲜活特色。

3.“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是职业教育的全面创新和显著标志。在“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职业教育教材具有了更加丰富多样、与时俱进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岗课赛证”四要素也在不断充实新内涵、注入新活力,以更好地担当为新质生产力的新岗位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和新型劳动者的时代重任。例如,2023年智慧物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增了“生产物流”模块,相关教材建设就需要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响应国家智能制造和生产物流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导向,与时俱进地在生产物流岗位分析、工作领域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补充生产物流方面的核心知识技能,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三、职业教育“金教材”建设需要实现从“捡菜型”教材向“酿蜜型”教材的内容升级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编写教科书,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要像蜜蜂那样,吸取百花精华,酿出蜜来,我们要吸收有关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写成教科书。”近20多年来,高职教材市场走过了一条“从乱到治”之路。准入门槛低、品种泛滥、权威作者和大品种少、产品生命周期短、市场竞争激烈,是高职教材市场长期以来的显著特点。根据教育部2020年12月公布的数据,已正式出版的职教类教材共7.4万余种,其中高职教材达到5.8万余种,“捡菜型”教材大量充斥市场。随着《办法》的发布,尤其是全国教材建设奖制度的确定,教材特别是教材质量建设与管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是教材建设新制度环境下教材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也是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建设高质量的“酿蜜型”教材要用发展的眼光,本着用细节观去发现问题、用本质观去认识问题、用全局观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按照《办法》提出的“内容科学先进、针对性强,选文篇目内容积极向上、导向正确,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要求,从以下四方面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地精选内容素材并进行教材化的“酿蜜”创作:一是按照教材的语言风格和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改写所选素材;二是全面消除所选素材中的各种负面清单,尤其是价值观引导有误的内容;三是对所选素材中的经济数据、政策提法等进行全面更新和规范化处理;四是提高所选素材的针对性和站位,对其进行画龙点睛的再创作。通过以上系统全面的“酿蜜”创作,进一步增强教材的价值观引导、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和可读性。

四、职业教育“金教材”建设需要体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新知识、新技术、新法律、新规范等层出不穷,随时随地学习、终身学习是新型劳动者追赶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重要生产生活方式。“金教材”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剧本”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教育数字化。职业教育“金教材”建设需要顺应数字技术赋能的融合发展新趋势,建设微课、动画、视频、AR等类型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多介质、数字化、智能化、快速更新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在线开放课程、数字教材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深度开发,服务“信息技术+”“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因此,教材的数字资源建设是与教材内容建设同向而行的,数字资源已成为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数字资源的内容要求与纸质教材的内容要求同样严格。如果教材配有在线开放课程,则不仅需要逐个关注点资源建设,而且需要关注课程整体知识点和技能点拆分得是否合理,课程结构是否科学,知识树内的资源分布是否均衡。同时,数字资源建设还需要关注技术参数和使用环境,确保读者在教材提供的应用环境下可以使用数字资源。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深入发展,智能化数字教材应运而生,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教材建设的“新赛道”,也成为“金教材”建设不可或缺的新形式。其以富媒体形式呈现,提供交互学习、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时间进度、学习重点、测评结果等关键数据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互学、自学的学习体验,为学习者提供科学的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内容的智能推送,使课程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节选自《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

来源:高职观察。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