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新双高建设的目标定位发生了变化,遴选标准也进行了全面升级。新的遴选标准围绕五个核心维度展开,即社会需求适配度、基础条件支撑度、目标措施达成度、政策机制与投入保障度、建设成效贡献度。这意味着,单纯注重内部建设的院校在“新双高”遴选中将不占据优势。如果院校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缺乏有效支撑、难以达成既定目标或贡献度不足,将很难进入“新双高”的行列。
一、职业教育新双高建设的具体目标定位是什么?
职业教育新双高建设的具体目标定位主要集中在深化产教融合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具体来说,新双高计划旨在提升高职院校和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并通过高质量的产教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参与新双高项目建设的学校应成为具有高水平办学能力和高水平产教融合的示范性标杆。
二、新双高遴选标准中的社会需求适配度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符合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以确保生源质量持续向好,并且毕业生能够满足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毕业生应面向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所服务的区域和行业企业就业,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良好。
学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特点: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应与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地方产业结构特点高度契合,有效服务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区域产业转移和保障改善民生。
产教融合和社会支持度:优先考虑纳入“双高计划”的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这些学校应具备良好的办学基础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并重视校企合作和实训开展。
服务行业、产业和区域的能力:高职学校的地位取决于其服务行业、产业和区域的能力,因此在考核与评价中应将建设过程与建设方案联系起来,并考虑行业平衡和地域平衡。
三、如何衡量职业教育院校的基础条件支撑度?
衡量职业教育院校的基础条件支撑度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校园环境及管理机制等。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关键指标来全面评估:
生师比:在校生数与教师总数的比值,反映教师资源的充足程度。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双师素质专任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体现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教学能力。
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践时间:校内专任教师在行业企业一线工作时间的平均值,衡量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联系。
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课时占专业课总课时的比例,反映校企合作的深度。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与在校生数的比值,体现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水平。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总数与在校生数的比值,反映实践教学资源的充足程度。
生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时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用时间总数与在校生数的比值,衡量实习实训机会的丰富性。
此外,还需要关注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管理机制等。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不断推动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提升,以确保学校基础设施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并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四、政策机制与投入保障度在新双高遴选中扮演什么角色?
在新双高遴选中,政策机制与投入保障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教育部副部长吴岩的表述,新的遴选标准围绕五个核心维度展开,其中包括政策机制与投入保障度。这表明,在新双高计划中,政策机制和投入保障不仅被视为重要的考量因素,而且对于院校能否成功入选具有决定性影响。
具体来说,政策机制指的是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指导和支持措施,包括财政拨款、政策引导等。投入保障度则涉及资金的稳定供给和使用效率。例如,《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指出,在财政拨款达到国家要求且逐年增长的前提下,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良好、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政策资金保障力度大的省份给予支持。这意味着,只有那些能够确保充足且持续的财政支持的省份和学校,才有可能在新双高遴选中脱颖而出。
五、建设成效贡献度的评估方法有哪些?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在评估过程中同时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和指标。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提出了一流专业建设成效式评价框架,涵盖贡献度、达成度、保障度、开放度、满意度等维度,并建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贡献分析(CA)方法:贡献分析是一种系统化的流程,用于评估项目对观察到结果的贡献。它通过因果链和解释性结论来证明项目对结果的贡献,减少不确定性。贡献分析包括定义项目、确定目标、选择衡量指标、确定数据来源、设计数据收集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结果,以及制定行动建议。
成本效益分析法:这种方法将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关联性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经济评价方法。它通过比较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来评估其经济效益。
比较法:这种方法通过将实施情况与绩效目标、历史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情况进行比较,从而评估项目的成效。
因素分析法:这种方法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部因素,以全面了解项目的影响。
公众评判法和标杆管理法:这些方法通过公众反馈和行业最佳实践来评估项目的成效和贡献度。
电网成效贡献度的量化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电网储备项目的评估,包括确定电力系统各项指标并计算相关性矩阵,以量化项目对电网的影响程度。
来源:职教研究。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