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建设
1.校园占地
(1)指标来源:《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普通 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学校产权面积是指学校具有国家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含学校体育场、绿化用地,不包括校园外学校拥有的农场、林场及校办工厂等土地面积。
b.非学校产权面积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不属于学校产权的占地面积,分为学校独立使用或共同使用。独立使用:是指学校独立使用的不属于学校产权的土地面积。共同使用:是指学校与其他方面共同使用的不属于学校产权的土地面积。
c.校园占地面积=学校产权面积+非学校产权面积(独立使用)
d.全日制学生数=普通专科(高职)在校生数+留学生专科在校生数+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附设中职班在校生数生均占地面积=校园占地面积/全日制学生数
e.生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室外与室内体育场地设施面积之和/全日制学生数
(3)标准值:
a.综合、师范、民族院校生均占地面积≥54平方米/生
b.工、农、林、医学院校生均占地面积≥59平方米/生
c.语文、财经、政法院校生均占地面积≥54平方米/生
d.体育院校生均占地面积≥88平方米/生
e.艺术院校生均占地面积≥88平方米/生。
f.基本类生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室外≥4.7平方米/生,室内≥0.3平方米/生)
g.发展类生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室外≥5.6平方米/生,室内≥0.4平方米/生)。生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单一选项)分为“未达到基本类生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到基本类未达到发展类生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到发展类生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
h.高职学校一般应达到基本类生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要求。
2.生均宿舍
(1)指标来源:《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学生宿舍面积包括居室、盥洗室、厕所、活动室、 辅导员及管理人员用房等。非学校产权的学生宿舍(公寓)只填报独立使用建筑面积。
b.全日制学生数=普通专科(高职)在校生数+留学生专科在校生数+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附设中职班在校生数
c.生均学生宿舍面积=学生宿舍面积/全日制学生数
3.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指标来源:《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专用科研用房、体育馆、艺术场馆、会堂等。行政用房包括校行政办公用房和学院办公用房。校行政办公用房包括校级党政办公室、会议室、校史室、档案室、文印室、广播室、接待室、网络中心、财务结算中心。
b.全日制学生数=普通专科(高职)在校生数+留学生专科在校生数+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附设中职班在校生数
c.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行政用房面积)/全日制学生数
(3)标准值:
a.综合、师范、民族院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平方米/生
b.工、农、林院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6平方米/生
c.医学院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6平方米/生
d.语文、财经、政法院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平方米/生
e.体育院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2平方米/生
f.艺术院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8平方米/生。
二、教学条件
4.图书资源
指标来源:生均图书来源于《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生均年进书量来源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1)图书包括纸质图书和数字资源。
a.纸质图书是指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拥有的正式出版的纸质书籍。
b.数字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及音视频等,试用的数字资源和免费使用的数字资源及随纸本书刊所配的光盘以及非书资料等不作为数字资源计量。数字资源折合后计入图书资源总量,且所占比例最高不超过图书资源总量的40%。
c.其中,电子图书是指统计纳入馆藏目录可供使用的电子图书的数量,包括与图书类似的出版物,如研究报告、会议论文集、标准等以全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形式和按单种挑选订购的电子图书。电子图书1种算1册,不同数据库包含的同种书分别计算。
d.电子期刊是指统计纳入馆藏目录可供使用的全文电子期刊的数量,包括与期刊类似的连续出版物等以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形式和按单种挑选订购的全文电子期刊。中文电子期刊每种每年算1册,外文电子期刊每种每年算2册,不同数据库包含的同种期刊分别计算。
e.学位论文是指统计纳入馆藏目录可供使用的电子版学位论文的数量,包括本校原生的和付费购买的学位论文等以全文学位论文数据库形式和按单种挑选订购全文电子版学位论文。1种算1册,不同数据库包含的同种学位论文分别计算 。
f.音视频包括自建的和付费购买的音视频资料,音视频资源按累计时长计算,时长1小时参照1册图书计算。
g.T纸=纸质图书总册数
h.T电=数字资源量=电子图书(册)+电子期刊(册)+学位论文(册)+音视频(小时)(音视频1小时算1册电子图书)
i.折合学生数=普通专科(高职)在校生数+留学生专科在校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在校生+成人业余在校生数*0.3+成人函授在校生数*0.1+附设中职班在校生*0.75
j.生均图书=图书资源总量/折合学生数
k.生均年进书量=当年新增图书量/折合学生数
标准值:
a.综合、师范、民族院校生均图书≥80册/生,工、农、林院校生均图书≥60册/生,医学院校生均图书≥60册/生,语文、财经、政法院校生均图书≥80册/生,体育院校生均图书≥50册/生,艺术院校生均图书≥60册/生。
b.综合、师范、民族院校生均年进书量≥3册/生,工、农、林、医学院校生均年进书量≥2册/生,语文、财经、 政法院校生均年进书量≥3册/生,体育院校生均年进书量≥ 2册/生,艺术院校生均年进书量≥3册/生。凡折合在校生超过30000人的高校,当年进书量超过9万册,该项指标即为 满足要求。
5.信息化建设
(1)指标来源: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来源于《职业院校数字 校园建设规范》,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来源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指校园网对外出口带宽之和,网络出口包括中国电信出口、中国网通出口、教育科研网出口等。对于建立校园网的,填写校园网对外出口带宽之和(通 过城域网形成逻辑校园网的,按学校接入城域网带宽填写); 对于没有建立校园网但已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按学校连接互联网的带宽之和填写。校园网络应采用成熟的千兆及以上以太网络技术和设备,核心和关键网络应安全稳定可靠。
b.全日制学生数=普通专科(高职)在校生数+留学生专科在校生数+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 附设中职班在校生数
c.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全日制学生数)*100
d.无线网络覆盖(单一选项)分为“全部”“部分”“ 无” 。
6.仪器设备
(1)指标来源: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来源于《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指使用学校预算经费、科研经费、基建经费、校内部门自筹经费购买或接受捐赠的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单价10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均应纳入仪器设备管理范围。主要包括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科研、实验、实习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
b.全日制学生数=普通专科(高职)在校生数+留学生专科在校生数+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附设中职班在校生数
c.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全日制学生数
d.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0%
(3)标准值:
a.综合、师范、民族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000元/生,
b.工、农、林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000元/生,
c.医学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000元/生,
d.语文、财经、政法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000元/生,
e.体育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000元/生,
f.艺术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000元/生。
g.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低于1亿元的高校,当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10%;
h.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的高校,当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7.实训条件
(1)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校内实训基地数指学校建在校内的实践实训基地数(包含校内实验实训室、省级以上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其中,省级以上实训基地数指省级以上主管部门立项建设的实训基地数。校外实训基地数指校企合作建立在企业内部的实训基地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数指校外实训基地依托企业数。
b.全日制学生数=普通专科(高职)在校生数+留学生专科在校生数+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附设中职班在校生数
c.生均校内实训基地工位数=校内实训基地工位数/全日制学生数
指标三、师资队伍
8.专任教师配备
(1)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专任教师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高等教育学校教师资格,学校根据《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聘用的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学为主型岗位和教学科研型岗位人员。
9.兼职教师配备
(1)指标来源:兼职教师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来源于《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2023年),行业导师占专 任教师总数比例、行业导师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课时占学校专业课总课时比例来源于《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试行)》(2021年)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兼职教师包括校外教师、行业导师。
b.校外教师是指聘请外校或外单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高等教育学校教师资格,聘期在一学期以上,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包括其他学校退休教师和本校退休教师。
c.行业导师暨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按照聘用流程,聘请的校外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无教师资格证但参与协助教学工作的高技能人才,聘期为一学期及以上。
d.聘请校外教师和行业导师经折算后计入教师总数,原则上聘请校外教师和行业导师总数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e.兼职教师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兼职教师数/专兼职教师总数*100%
f.行业导师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行业导师数/专兼职教师总数*100%
g.行业导师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课时占学校专业课总课时比例=行业导师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课时/学校专业课总课时*100%
10.外籍教师配备
(1)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外籍教师:是指由学校聘任、取得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证件、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外籍人员。
11.生师比
(1)指标来源:《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折合学生数=普通专科(高职)在校生数+留学生专科在校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在校生+成人业余在校生 数*0.3+成人函授在校生数*0.1+附设中职班在校生*0.75
b.折合教师数=专任教师数+校外教师数*0.5+行业导师*0.5+外籍教师
c.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折合教师总数
(3)标准值:
a.综合、师范、民族院校生师比≤18,
b.工、农、林院校生师比≤18,
c.医学院校生师比≤16,
d.语文、财经、政 法院校生师比≤18,
e.体育院校生师比≤13,艺术院校生师比≤13。
12.银龄计划
(1)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银龄教师是指根据《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鼓励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退休教师参与,申请教师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申请参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民办教育领域的线下银龄教师年龄一般应在70(含)岁以下。
13.“双师”型专业课专任教师配备
(1)指标来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双师”型专业课专任教师为符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22〕2号)所设条件的专业课专任教师。
b.“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双师”型教师数/专业课教师总数*100%
14.专职辅导员配备
(1)指标来源:专职辅导员与全日制学生数之比来源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7年),《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专职辅导员是指在专职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党委(党支部)副书记、学工组长、团委(团总支)书记等专职工作人员。高等学校可以从优秀专任教师、管理人员、研究生中选聘一定数量兼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工作量按专职辅导员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核定。
b.全日制学生数=普通专科(高职)在校生数+留学生专科在校生数+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附设中职班在校生数
c.专职辅导员与全日制学生数之比=(专职辅导员数+兼职辅导员数/3)/全日制学生数
15.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
(1)指标来源:专职思政教师与全日制学生数之比来源于《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2020年)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专职思政课教师是指承担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研究职责的专职教师,人事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课教研部
b.全日制学生数=普通专科(高职)在校生数+留学生专科在校生数+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附设中职班在校生数
c.专职思政课教师与全日制学生数之比=专职思政课 教师数/全日制学生数
16.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
(1)指标来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全日制学生数之比 来源于《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 — 2025年)》(2023年)。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在开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设立了心理辅导室的学校里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不兼任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
b.全日制学生数=普通专科(高职)在校生数+留学 生专科在校生数+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 附设中职班在校生数
c.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全日制学生数之比=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全日制学生数
17.教师职业能力
(1)指标来源: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来源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来源《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100%
b.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副高级以上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100%
c.专业课教师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比例=专业课教师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专业课教师总数*100%
18.企业经历
(1)指标来源: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等职业 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所有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或者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四、经费保障
19.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1)指标来源:《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号)。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是指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50305高等职业教育”中,地方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用于支持高职院校发展的经费,按全日制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折算的平均水平。
b.全日制学生数=普通专科(高职)在校生数+留学生专科在校生数+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附设中职班在校生数
c.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财政生均拨款收入/全日制学生数
20.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1)指标来源:《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试行)》(2021年)。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是指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及其辅 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 (302类),不包括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
b.折合学生数=普通专科(高职)在校生数+留学生专科在校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在校生+成人业余在校生 数*0.3+成人函授在校生数*0.1+附设中职班在校生*0.75
c.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当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折合学生数
d.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比=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经常 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 学费收入)*100%
21.人社部门就业专项经费
(1)指标来源: 《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 通知》财社[2008]26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 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
(2)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
a.获得人社部门就业专项经费是指学校就业经费中从人社部门获得的经费,学校就业工作总经费是指学校就业工作经费支出总和。
b.获得人社部门就业专项经费占比=学校获得人社部门就业专项经费/学校就业工作总经费。
(文章来源:《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价2025年工作的通知》(教督局函[2025]11号))
来源:转载自 产教融合与OBE教育研究。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