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暑期安全教育:快乐暑假,安全一夏系列 10(洪涝灾害与暴雨雷电防范篇)
夏日炎炎,强降雨、雷电、台风等极端天气频发,极易引发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洪涝灾害,同时雷电也带来严重安全隐患。暑期出行、居家或留校,掌握应对暴雨、洪涝和雷电的知识至关重要。
请同学们务必认真学习本篇内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确保自身安全,让假期安然无忧!
01 未雨绸缪,防范准备是关键
关注预警信息: 暑期务必养成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的习惯。可通过手机APP、电视、广播及时获取最新预警信息。了解预警信号等级及对应行动建议。
防进水:检查家中门窗密封性,特别是低楼层、半地下室住户。提前准备沙袋、挡水板等应急物资。清理阳台、露台地漏杂物,确保排水畅通。将重要物品、电器、药品等转移到高处。
防触电:检查电器线路、插座安全性,避免老化漏电。雷雨前拔掉不必要的电器插头。
规划避险路线:熟悉居住地、学校及常去场所周边的地势高低、易积水点、安全避险场所位置及路线。避免在低洼地带、地下车库、河道边、山脚下停留。
备好应急物资:准备应急包,确保随时可用。备足饮用水和不易腐败的食物。准备手电筒、备用电池、便携收音机、充电宝、急救药品。
车辆安全防范:了解车辆涉水风险。暴雨预警时,车辆避免停放在低洼易涝区、地下车库。车内常备安全锤。

02 暴雨倾盆,居家避险需谨慎
“人往高处走”:一旦家中进水或面临进水风险,立即切断电源总闸和燃气阀门!迅速转移到楼上或其他地势高的安全区域。切勿冒险涉水抢救财物。
远离带电危险:家中进水时,绝对避免接触任何浸水的电器设备、插座、开关,以防触电!远离掉落的电线及带电区域。
确保通信畅通:保持手机电量充足,必要时关闭非必要功能节省电量。与家人保持联系,告知安全状况。
谨慎用水:若怀疑供水系统受污染,饮用前务必将水煮沸或使用瓶装水。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

03 户外遇险,冷静应对保平安
暴雨中行走: 避开积水路段,尤其警惕漩涡、喷泉式涌水。使用长棍等探路。远离电力设施、广告牌、围墙、大树等易倒塌或带电物体。避免在涵洞、立交桥下等低洼处避雨。
暴雨中开车:“慢!停!等!绕!” 遇积水路段,切勿强行通过!不确定水深时,立即停车观察或绕行。若车辆已在积水中熄火,果断弃车逃生!迅速转移到地势高的安全地带。若车门车窗被水压锁死,利用安全锤/破窗器击碎侧窗逃生。
山区游玩时:遇强降雨,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向与山洪、泥石流垂直方向的两侧山坡高地转移!切勿顺沟谷方向跑!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来不及转移时,就近选择高地、大树(确保稳固)或牢固岩石后躲避,并警惕二次灾害。

雷电交加时(户外“三避一躲”):
避高:远离山顶、山脊、高楼顶部、开阔地带、孤立高大物体(树、旗杆、广告牌、电线杆)。
避水:不在水域(江、河、湖、海、游泳池)边停留;不进行水上活动;不停留在无防雷设施的船上;立即离开水边。
避金属:不手持金属物品;不接触金属栏杆、管道、铁轨等。
躲安全处:尽快进入有完善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躲避。若无,可躲进密闭的金属车厢内,关好门窗。不要挤在一起。
04 遇险自救,科学方法增希望
洪水中被困:
保持冷静,节省体力,立即向高处转移(屋顶、大树、坚固高墙)。
利用通讯工具(手机、口哨、手电筒、鲜艳衣物)发出求救信号,清晰地说明位置和险情。
利用门板、桌椅、木床、大块泡沫塑料等可漂浮物制作简易救生筏。
切勿盲目游泳逃生! 洪水流速快、杂物多、水温低,极易发生危险。

人员落水:
保持镇定,头向后仰,口鼻露出水面呼吸。
扔掉身上重物和鞋子,减少负担。
观察周围是否有漂浮物可抓抱。
若会游泳,注意保存体力,用最省力的方式(如踩水、仰漂)等待救援。若不会游泳,大声呼救并保持漂浮姿势。
发现他人落水:
切勿盲目下水施救! 优先使用“叫、伸、抛”法:
叫:大声呼救,寻求更多帮助,拨打110/119。
伸:寻找长竿、树枝、绳索等伸给落水者。
抛:将救生圈、木板、泡沫块、空塑料桶等漂浮物抛给落水者。
同学们,面对极端天气和洪涝、雷电灾害,掌握科学知识、提前做好防范、保持冷静应对是守护生命安全的法宝。希望大家将本指南内容牢记于心,并分享给家人朋友,共同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