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下午,卢涛阳光心理工作室聚焦学生社交核心需求,于教12-203教室开讲“心理边界:如何优雅地说‘不’”专题讲座。工作室讲师陈占珑以趣味十足的互动设计与实用落地的真题内容分享为亮点,吸引200余名同学踊跃参与,刚踏入教室,便能从大家专注的眼神里,清晰感受到对社交心理知识的热切期待。

活动伊始,为帮助同学们直观“感知边界”,陈老师率先开展互动小游戏:邀请四位同学分成两组,每组中一位同学缓慢走向另一位同学,若被靠近者感到不适,即可及时喊停。简单的动作互动,让在场同学快速进入“边界感知”状态。游戏结束后,陈老师邀请参与同学分享感悟——有人提到“对方距离半米时就会紧张”,也有人表示“熟悉的同学靠近时,接受度会更高”,这些真实反馈让大家初步意识到“心理边界”的个体差异与现实意义。

随后,为帮助同学们将“心理边界”从概念转化为可实践的能力,陈老师重点搭建了“认知-判断-行动”的递进学习路径:先通过剖析“边界失守”的典型后果,让大家明白无底线妥协可能导致的情绪内耗、时间被侵占等问题;再引入校园场景的真实案例,引导大家判断“哪些诉求属于越界”“哪些情况需要明确拒绝”。

讲座过程中,陈老师始终以“实用性”为核心,结合校园常见社交场景拆解“拒绝技巧”。他强调:“优雅说‘不’不是断绝关系,而是明确自身需求的合理表达。”针对“担心拒绝会伤害友情”“不知如何开口拒绝”等同学们普遍的困惑,她通过实战案例分析、话术示范,手把手教大家用“肯定+拒绝+替代方案”的句式回应诉求。

讲座尾声,大家纷纷表示,这次不仅深刻理解了“心理边界”对社交的重要意义,还学到了一套能直接应对问题的“拒绝方法论”。卢涛阳光心理工作室未来会持续围绕学生心理健康需求,推出更多主题精准、内容实用的心理科普活动,为同学们筑牢心理健康“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