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安全 >> 正文

警惕!多名研究生因接触剧毒试剂,患癌、失明、毁容、中毒,危险隐患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3日来源: 作者:

实验室里总绕不开各类有毒物质的存在,对科研人员而言,日常工作几乎等同于置身在无形的风险网中。

根据以色列卫生部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实验室工作人员组中每 1000 人中有 1.2 名癌症患者,而对照组中每 1000 人中有 1 名癌症患者,其中乳腺癌、黑色素瘤(皮肤癌)在实验室工作人员中更为常见。有毒试剂不仅仅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误食或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等途径,也会危害科研人员的健康!且吸入以及特殊毒性更容易被大家忽略。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常见有毒试剂,并按照中毒方式进行分类。需要的伙伴快收藏起来!

1、皮肤接触毒性试剂

直接接触可导致灼伤、过敏或经皮吸收中毒

2022 年 12 月 6 日,香港某大学化学楼四楼的一间实验室发生事故,一名男博士研究生设置实验反应装置后离开实验室,怀疑因操作不当,导致一个装有高浓度、强碱性氢化钠的烧瓶突然炸裂,化学品喷出两三米外,另一名女博士研究生脸、颈、眼角膜被高浓度化学品灼伤。

常见皮肤毒性试剂如下:

2、吸入毒性试剂

挥发或粉尘吸入可致急性中毒或慢性损伤

2012 年 2 月 15 日下午,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化学楼某实验室 5 升甲醛反应釜发生泄漏,近 200 人紧急疏散。事故导致不少学生喉咙痛、流眼泪,感觉不适。

实验室中常见挥发毒性试剂如下:

3、其他特殊毒性试剂

致癌、致突变或环境危害

之前就有新闻报道多名研究人员先后确诊癌症。虽然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这些癌症与实验室安全问题直接相关,但该事件引发了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激烈讨论。

除此之外,很多国外研究报道了实验室人员患癌概率的数据,某些特定癌症(如胰腺癌、脑肿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有所增加。

实验室中常见致癌试剂如下:

实验室防护原则

1.安全防护:进实验室前大家得先把防护装备穿戴整齐,实验服、手套、护目镜和口罩一个都不能漏掉,这些装备能挡住有毒物质直接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同时呢,还要熟悉急救措施,如急救箱、洗眼器和淋浴器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万一遇到意外就能马上处理。另外,定期参加安全培训也很重要,能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学到急救知识。

2.分类存放:剧毒试剂的管理要格外的小心,必须存放在危化品安全柜中,并且要遵循严格的“五双”管理制度。所有有毒试剂都得密封严实,别让它们挥发或者漏出来,瓶子上最好贴个标签,写清楚名称、MSDS 这些关键信息。同时,要安排专人负责保管,建立完善的出入库台账,保证记录准确无误。定期盘点检查试剂状态及使用期限,及时处理过期或损坏的试剂。

3.应急处理:如果发生意外,要立即采取措施:皮肤接触试剂时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酸碱性物质需先中和);吸入有毒气体要快速转移至通风处,严重时立即就医;试剂溅入眼睛时,必须使用洗眼器持续冲洗至少 15 分钟,然后立即就医。

4.危废管理:要根据试剂的化学性质和危害程度来分类,不同类型的千万别混着放,避免发生危险反应。收集危废时要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容器进行收集,容器密封性一定要好,防止有毒物质泄漏或挥发,并且要在容器上清晰标明危废名称、性质、日期等关键信息。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危废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危废产生、收集、暂存、转移及处理的全过程信息,方便随时查阅和监管,以确保实验室危废管理的规范化和安全性。

耀客物联智能安全柜通过多重安全设计和身份验证,实现双人双锁管理,严格管控权限。实时监控柜内环境和试剂状态,异常自动预警;结合实验室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管控平台,可实现对剧毒试剂从采购、储存、使用到废弃的全流程监管,做到每一瓶试剂有迹可循,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安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