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安全 >> 正文

善始善终,守护环境——实验室废弃物分类与合规处置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4日来源: 作者:

实验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安全工作的终结。实验产生的废弃物成分复杂,若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如化学品不相容反应、病原微生物扩散等)。对废弃物进行科学分类和合规处置,是医药工作者环保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直接体现。

一、基本原则:从源头分类

实验室废弃物必须从产生的源头就开始分类收集,这是最高效、最安全的方法。严禁将不同性质的废弃物混合存放。

二、分类详解与处置方法

  1. 化学废弃物:

    • 关键原则:严禁随意混合! 不同种类的废液应分开收集,例如:含卤有机物与非含卤有机物分开;酸性废液与碱性废液分开;含氰、含汞等特殊剧毒废液需单独收集。混合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发生爆炸或给后续处理带来极大困难。

    • 禁止行为:严禁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 废液:使用专用的、标签明确的废液桶收集。

    • 空瓶:试剂用完后的空瓶,应冲洗干净(高危化学品瓶除外)后作为普通玻璃垃圾回收。无法冲洗的危险品空瓶,应作为化学性废弃物处理。

    • 过期药品:定期清理,交由危废处理公司统一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2. 生物废弃物:

    • 感染性废弃物:所有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培养物、耗材(如吸头、EP管、手套等),必须放入专用的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并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才能作为医疗废物运出。

    • 锐器:针头、刀片、玻片等,必须放入坚固、防刺穿的黄色锐器盒。锐器盒严禁重复使用,装满3/4后即应密封移交。这是防止职业暴露(如针刺伤)的核心措施。

    • 人体组织标本:应经过消毒灭菌后,按规定作为病理性医疗废物处理。

  3. 放射性废弃物:(若涉及)必须由专人使用专用容器收集,严格依照国家《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置,并有详细记录。

  4. 普通生活垃圾:未被化学或生物污染的食物包装、纸张等,可放入黑色垃圾袋。严禁将实验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桶。

三、处置流程与安全文化

  1. 标签明确:所有废弃物容器上都必须贴上标签,清晰注明废弃物种类、主要成分、产生日期、责任人等信息。

  2. 及时清理:废弃物不应在实验室内长时间存放,应按规定时间移交至指定的危废暂存间。

  3. 责任到人:实验者是对自己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包装的第一责任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专业素养的体现。

妥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它体现了我们对法律的遵守、对环境的尊重和对社会公共安全的担当。让我们善始善终,为自己每一次的实验画上一个安全、环保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