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们竭力预防,但意外仍有可能发生。在实验室遭遇人身伤害时,第一时间采取正确、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能将伤害降至最低。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是每个实验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一、通用原则:冷静、呼救、评估
保持冷静:惊慌失措是最大的敌人。深吸一口气,迅速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如是否仍在泄漏、是否带电等),再决定是否进入施救。
大声呼救:立即呼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共同协助处理,并派人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校医。
评估伤情:快速检查伤者的意识、呼吸和出血情况。根据伤情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牢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首先确保施救者自身的安全。
二、分项应急处置
创伤出血:
化学品伤害: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再根据化学品性质用中和剂(如酸灼伤用弱碱性肥皂水,碱灼伤用弱酸性硼酸水)清洗,然后再次用水冲洗。切勿因寻找中和剂而延误冲洗! 冲洗后就医。
眼睛溅入:立即使用洗眼器,撑开眼皮,用温和的流水冲洗至少15分钟,冲洗时眼球要转动。切忌揉眼! 冲洗后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将伤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情况严重者立即送医。
食入:立即漱口,饮大量温水稀释。但切记: 若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品,严禁催吐和洗胃,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应立即口服牛奶、蛋清或植物油等以保护胃黏膜,并迅速送医。
烫伤与烧伤:
触电:
晕厥:
三、急救培训与物资准备
建议所有同学主动参加红十字会的急救员培训,掌握CPR和AED的使用。每个实验室都应配备完好、易取的急救箱,并定期检查补充。熟知应急冲淋器、洗眼器、灭火器的位置。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天的知识储备,就是明天危急时刻的生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