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思政部师生一行来到于都县车溪乡坝脑村,探讨106岁高龄的红军烈士遗孀段桂秀奶奶。还未进门,段奶奶和她的家人们便热情地迎了上来,招呼大家快坐下休息。
在段奶奶的家中,思政部教师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聆听段奶奶讲述那段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守望与坚持。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会见了9位红军后代及革命烈士家属代表,其中就有时年99岁高龄的段桂秀老人。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握住她的手,问她是红军还是烈属。她说,自己的丈夫是红军烈士。
段桂秀是于都县段屋乡人。出生后,段家将她送给车溪乡王家抱养,按当时的风俗,给年长她十多岁的王金长当童养媳。在段桂秀的记忆中,王金长对自己呵护备至,去哪里玩都带着她,有好的东西也先让着她,对她特别的好,所以她一直亲昵地叫他金长哥哥。原以为金长哥哥会一直陪在自己身边。谁料,1932年,新婚不久的王金长提出要去当红军。段桂秀舍不得,想劝他留下。王金长耐心地做她的思想工作,明白参加红军的意义后,段桂秀毅然支持了金长哥哥的决定。“我至多离开三五年,你一定要等我回来。”丈夫临别一言,却在老人心间回荡一生,汇成一场92年的等待!
段桂秀对金长哥哥无比信任,因为他从小就守护在自己身边,从未骗她,承诺了的事一定会做到。她坚信,金长哥哥说了会回来就一定会回来。谁料,等了一个三五年又一个三五年,金长哥哥仍未归来。1953年,她等来了一张烈士证明书,人们告诉她,王金长在福建牺牲了,但她不相信那张薄薄的纸张定了金长哥哥的生死。“他说了一定会回来。我要等他回来。”段桂秀的娘家人劝她改嫁,她不肯,她说,我答应了金长哥哥要照顾好这个家,好好照顾妈妈,我会一直等他回家。为了照养婆婆和小叔子,段桂秀四处打工赚取家用。段桂秀还为两人过继了一个儿子,一边抚养孩子,一边等着金长哥哥回来,幻想着一家团圆的那天。直到2019年5月,在于都县烈士陵园内的纪念碑上,段桂秀找到了烈士王金长的名字,老人抚摸着丈夫的名字失声痛哭,这才相信她的金长哥哥真的再也不会回来了。
如今的百岁高龄段桂秀奶奶身体健康硬朗,四世同堂,在政府的帮助下,老人还住进了小洋楼,一家人其乐融融。段桂秀奶奶由衷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现在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照顾,一个月领得到两千多块钱,生活过得很好,全靠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照顾,才有了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
段奶奶回忆起与丈夫王金长的往昔,眼眶泛红,但那份对爱情的坚守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段桂秀奶奶的故事是红军长征千万个故事中的一个缩影,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理想信念的力量,感谢那些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牺牲的革命先辈们。
临别前,段桂秀奶奶深情地嘱咐师生们。“你们要好好的,好好读书,好好工作。”

聆听了段桂表奶奶讲述的红色故事,学子们纷纷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我们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变为现实。
(文/王敏 裴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