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思想政治部

课程建设

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思享荟: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维度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发布者:  时间:2025-03-19 15:00:31  浏览: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共两卷,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在这两本书中,可以读到很多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走近青年,跟青年交朋友、心连心,干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主动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的感人故事,为深入理解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提供了重要载体。

一、培养什么人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处处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目标的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的理想信念培养。他强调,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书中记载,习近平总书记与青年交流时,常常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例如,在与河北大学正定籍暑期返乡学生的谈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学生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把个人成长与家乡建设紧密相连,引导青年将自身命运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这正是对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诠释。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注重青年品德修养的培育。他指出,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与大学生的交往中,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言传身教,教导青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如在日常交流中,强调诚信、友善、敬业等品德的重要性,引导青年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时代新人。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关注青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他鼓励青年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书中提到,在观摩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大赛获奖作品展示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肯定,激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提高实践能力,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这体现了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青年人才的重视。

二、怎样培养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即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多处体现了这一理念。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青年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如 1985 年与厦门大学张宏梁同学关于如何阅读《资本论》的对话,指导青年掌握科学的理论学习方法,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青年成长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积极鼓励青年投身社会实践。他提倡年轻人要 “自找苦吃”,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例如,引导青年参与基层调研、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让青年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以自身经历和言行,为青年树立了榜样,也指明了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相结合的培养路径。他常给青年讲述自己读书学习、插队下乡的故事,用亲身经历传递奋斗精神和人生智慧。如在与青年交流中,分享自己在艰苦环境中坚持读书学习的经历,激励青年珍惜学习时光,勤奋努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发现和宣传优秀青年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引领广大青年。他对优秀青年的事迹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更多青年以榜样为标杆,学习榜样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深知每个青年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需要关注青年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即关注个体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在与大学生交往中,他耐心倾听青年的心声,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例如,谈到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总是牵挂着我的心”,体现了对青年个体身心健康的关怀。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全面发展,要求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进步。他鼓励青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文化艺术活动、劳动实践等,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三、为谁培养人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向。《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深刻体现了这一使命担当。

为党培养忠诚可靠的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青年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在与青年的交流中,通过讲述党的历史、光荣传统和伟大成就,引导青年深刻认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例如,在各类活动中,鼓励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参与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青年对党的忠诚意识,使青年成为党的事业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参与者,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为国家培养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希望青年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他鼓励青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贡献力量。无论是在科技创新领域,还是在社会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都期望青年能担当重任,成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供稿:黄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