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处室首页 · 安全教育 · 正文
暑假防中暑指南|高温天气,这些“降温”知识请牢记!
日期:2025-08-04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暑假防中暑指南|高温天气,这些“降温”知识请牢记!

暑假正值高温酷暑,无论是户外实践,还是外出旅行,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或处于闷热环境中,都可能遭遇中暑。中暑看似常见,但若处理不当可能危及健康。保卫处为大家整理了这份防中暑安全指南,带你科学应对高温“烤”验!

一、这些场景最易中暑,务必提高警惕

1.校园内外的高温地带

在户外进行锻炼、军训(部分暑期实践活动)时,长时间暴晒易导致体温骤升宿舍、实验室若通风不良,或长时间使用空调后突然进入高温环境,温差过大也可能引发不适。

2.旅途出行的隐藏风险

乘坐无空调的交通工具(如长途汽车、自行车)时,密闭空间+高温易引发中暑;景区游玩时,在露天广场、爬山途中长时间暴晒,且补水不及时,极易中招。

3.居家生活的疏忽时刻

厨房做饭时闷热环境停留过久;午后户外活动未做好防晒措施。二、中暑有哪些信号?早发现早处理

1.轻度中暑: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头晕头痛、口干舌燥、浑身乏力;皮肤发红、出汗增多、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变得迟缓。

2.重度中暑:需立即就医的“危险信号”

体温超过 38.5℃,且停止出汗、皮肤干燥发烫;出现呕吐、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此时已危及生命!

三、预防中暑:做好这几点,高温天也能安心过

1.出行防晒:给身体“穿好铠甲”。尽量避开正午10点-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外出,如需出行,戴好宽檐帽、太阳镜,穿透气的浅色长袖衣物;随身携带防晒喷雾(SPF30+),每2小时补涂一次,避免皮肤直接暴晒。

2.科学补水:别等渴了才喝水。少量多次饮水,每次100-200ml,选择淡盐水、绿豆汤、淡茶水等,避免一次性猛灌;避免过量饮用冰水,以免刺激肠胃;高温作业或运动后,可适当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3.饮食调理:吃对食物“降降温”

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黄瓜、苦瓜、绿豆、冬瓜等;少吃辛辣、油炸、高糖食物,避免加重身体负担;夏季食物易变质,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脱水。

4.环境降温:给身体“找个清凉角”。室内保持通风,使用空调时温度设定在 26℃左右,避免长时间直吹;户外活动时,每30分钟到阴凉处休息5-10分钟,避免持续暴晒。

四、中暑了怎么办?分步骤科学急救

1.轻度中暑:快速降温是关键。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让身体散热;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等大动脉处,或用风扇吹风降温;补充少量淡盐水或清凉饮料,休息1-2小时通常可缓解。

2.重度中暑:争分夺秒送医。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用凉水擦拭全身或用冰袋冷敷关键部位(颈部、腋下、腹股沟),快速降低体温(目标降至 38℃以下);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喂服淡盐水;若失去意识,不要强行喂水,等待医护人员到来。

五、特殊提醒:这些人群更要注意

体质较弱者(如低血糖、贫血同学):减少高温时段外出,随身携带糖果、巧克力,预防中暑叠加低血糖;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心脏病):遵医嘱按时服药,高温天避免剧烈活动;户外劳动者:每小时至少休息10分钟,穿透气军训服,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高温天气持续,中暑风险不容忽视。

希望同学们牢记这份指南,既能享受暑假的欢乐,也能守护好自身健康。祝大家平安度夏,清凉一“夏”!


上一条:暑假防溺水指南|守护生命,远离危险水域
下一条:暑假“食”力守护!这份食品安全教育指南请收好​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   版权所有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复兴大道西3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