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学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心理健康”——考试压力、人际关系、就业焦虑……这些都可能让我们陷入情绪低谷。但“emo”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情绪、独自硬扛。这份心理健康安全指南,帮你读懂情绪、守护心情!
一、日常:保持“积极状态”,给“情绪充电”
平时做好这些事,能减少情绪“翻车”:
规律“生活作息”:别熬夜刷手机、打游戏,尽量晚上11点前睡,早上7点左右起;三餐规律,别靠泡面、零食“凑活”,身体舒服了,情绪才会好;
培养“兴趣爱好”:课余时间做喜欢的事——比如跑步、画画、弹吉他、追剧,能转移压力,让心情放松;也可以加入社团,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减少孤独感;
学会“正向思考”:遇到小事别钻牛角尖,换个角度想;每天睡前想3件开心的事,积累“小确幸”。
二、压力时:找到“释放出口”,不“憋坏自己”
压力大、情绪差时,别硬扛,找办法释放:
找人“倾诉”:跟室友、朋友、家人说说你的烦恼,别觉得“说出来没用”,倾诉能帮你缓解情绪,还可能得到建议;如果不想跟熟人说,也可以找学校心理老师;
用“运动解压”:压力大时去操场跑两圈、打场篮球、跳会儿绳,运动能分泌“快乐激素”,让情绪变好;也可以去校园里的草坪、湖边散步,看看风景,放松心情;
做“小事调节”:如果情绪低落不想动,试试“5分钟小事”——整理书桌、叠被子、洗个热水澡,这些小事能让你有“掌控感”,慢慢找回状态;别一直刷手机,可以看本轻松的书、听首喜欢的歌。
三、危机时:寻求“专业帮助”,不“独自面对”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别犹豫,找专业人帮忙:
情绪“持续低落”:连续两周以上觉得开心不起来、对什么都没兴趣、不想吃饭不想出门,可能是抑郁情绪,及时去校心理咨询室,老师会帮你疏导;
有“极端想法”:如果因为压力大、受挫而产生“不想活了”“伤害自己”的想法,别害怕,立即告诉身边的人,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生命永远最重要;
人际关系“严重冲突”:如果跟室友、同学闹矛盾,无法和解,影响到正常生活,找辅导员帮忙调解,别自己憋着或激化矛盾。
四、特殊场景:避开“心理误区”
考试周/毕业季:考试前别“过度焦虑”,毕业季找工作别跟别人比,找不到工作别自我否定,多跟老师、学长请教;
失恋/受挫时:失恋、比赛失败、竞选落选……这些都是正常的挫折,别觉得“我很失败”,给自己时间恢复,也可以跟朋友去玩一玩,转移注意力;
拒绝“心理stigma”:别觉得“找心理老师就是有精神病”,心理健康跟身体健康一样,情绪不好就像感冒,找老师帮忙是正常的,不用觉得丢人。
你的情绪值得被重视,你的心理健康值得被守护。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会跟自己的情绪相处,不管遇到什么,都能保持积极心态,开心度过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