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研讨学习活动记录
(公共文化部 高等数学、体育与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组 第四周)
一、时间:2023年3月14日星期二下午15:00—16:10
二、地点:山下校区教师楼B1栋二楼212教室
三、参加人员:
(一)主持:王艳华
(二)校领导:
(三)专任教师:应到6人 ,实到 2人,公假4人
(四)行政兼课教师:应到 12人,实到6人,请假6人
(五)外聘教师:实到0人
签到情况表附后
说明:2023年3月14日星期二下午集体教研,刘丽霞、赵伟伦两位老师因准备学院演出在排练,故以文字材料代替教研,其它6位参演专职和兼职老师情况相同,请了公假,其余老师们继续按工作计划完成教研活动,事后分课程组集体备课。
四、课程思政研讨(15:00—15:30)
(一)课程题目:《高等数学》第二章 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
(二)主讲:刘丽霞
(三)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案、课件等详见网络课程
(四)活动照片
(五)研讨内容
1.设定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根据高等数学课程的整体内容,我将本节的知识目标设置为1、正确理解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了解无穷小量的性质。
2、掌握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3、能理解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情,将素质目标设置为能够1.能够喜欢上数学、发现数学中的一些乐趣、2.将一些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3.在实际生活中,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并能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再用数学的工具和方法加以解决。根据本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把能力目标设置为发展学科专业知识能力、能运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函数极限问题
2.设定教学重难点合理性:针对学生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者对以后的学习作为铺垫的知识点,把它们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3.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的有效性:在讲到教学重点时,进行重复等等讲解知识,来巩固重点知识的记忆;在化解教学难点时首先是以例题讲解的方式,接着通过练习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再通过多个常见易懂的例题进行讲解加深对难点理解,最后以课堂回顾的方式进行巩固
4.教学过程完整性、合理性: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导入,引出教学目标,重难点,再根据本节的各个知识点难易度,进行时间分配,最后进行总结与随堂练习
5.课程思政:古语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从无穷大概念中,我们理解到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我们要注重学习方法,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尽量多的学习知识。借助无穷大概念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埋下一颗终身学习的种子,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正确处世观点。
6.学生岗位工作对本课内容的应用: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7.课程反思:
1)多看看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内容和人才需求相对应。
2)课件能做有趣点,吸引学生兴趣,可以和医学方面结合起来。
五、课程思政案例学习(15:30—16:10)
(一)主题: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系列 ——《户外拓展》
(二)主讲:刘明
(三)案例内容:详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NKHfkxqpxlrw_Wi0BMd-A
(四)活动照片
(五)研讨内容
1. 案例内容:《户外拓展》将体育运动学习融入户外运动元素,使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中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从中学会利用身体技能应对危机和克服心理压力的能力,并按照体验式学习模式进行的一种团队户外教育活动。课程从名人名言、历史故事、众所周知的典型事迹开始,让学生感受这些鲜活的例子。从情景导入入手,人物模拟,事件再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发展历程,从而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引导青年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努力让青年大学生们有更高的思想追求。
2. 案例特色与亮点:采用“沉浸式情景体验”与“师导生演”相结合创新型教学手段沉浸式情景体验,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课程设计当中,在教师导演的过程中,串演好自身的角色,用“角色”身临其境的体验,用真我的内心回顾与感悟,用实际行动践行课程目标。
3. 学习借鉴要点:“圆桌”分享法。同学们结合爱国主义情怀,团队协作能力、沟通的方法,作为挑战者的感受、作为搭建者的感受、对团队文化的理解、对重要人、关键事的认识态度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分享。课程利用户外拓展训练内容与飞夺泸定桥等历史事件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课程设计当中,善于利用非传统体育课器材,为新时代高校体育课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新角度,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