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研讨学习活动记录
(公共文化部 高等数学、体育Ⅳ课程教学组 第二周)
一、时间:2023年2月28日星期二下午15:00—16:10
二、地点:山下校区教师楼B1栋二楼212教室
三、参加人员:
(一)主持:王艳华
(二)校领导:
(三)专任教师:应到人6,实到6人,缺席0人
(四)行政兼课教师:应到12人,实到7人,缺席5人
(五)外聘教师:实到X人
签到情况表附后
四、课程思政研讨(14:30—15:15)
(一)课程题目:《高等数学(药学、康复专业)》第二章 函数的极限
(二)主讲:刘丽霞
(三)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案、课件等详见网络课程
(四)活动照片
(五)研讨内容
1.设定教学目标的合理性:良好
2.设定教学重难点合理性:良好
3.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的有效性:良好
4.教学过程完整性、合理性:比较好
5.课程思政:好
6.学生岗位工作对本课内容的应用:良好
7.课程反思:
1)教学内容多适当作调整,建议与口腔、药学系交流,具体了解该门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
2)案例需要再丰富些,多与实际生活结合。
3)要建立数学思维
五、课程思政案例学习(15:15—16:00)
(一)主题:革命性的技术—计算机及其价值与国家发展战略
(二)主讲:张金,南开大学网安学院副教授
(三)案例内容:详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flh6-lZCb9HVDfZ6fZK8A
(四)活动照片
(五)研讨内容
1. 案例内容:
(1)教学内容:变化过程。以“计算机的价值到底在何处?”为问题开篇,列举多个计算机应用场景作为铺垫,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该开放式问题可以收获诸多答案。
对第一个问题不做明确回答,继而进行第二次提问“计算机被称为革命性技术,此处的革命性应当就是针对它的价值所言,那么这个革命性又指什么革命呢?”学生此处应议论纷纷,但没有明确答案。
此时,引入2016年的《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社会发展史与技术大革命的相关内容,以唯物史观进行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发展形态变化的继而将问题引向技术在推进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学生们课后像课上这样去研究相关讲话。
问题此时归结于信息革命的标志性技术和关键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此处再次提出篇首的问题“计算机的价值到底在何处?”此时应该得到结论,计算机的价值在于强大的计算能力。
此时可进行国务院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介绍,说明当前国家对于人工智能的战略定位,然后抛出下一个问题“数据-算法-算力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和方法论,请问从今天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三者哪一个更为重要?”学生们应该议论纷纷各执一词。
然后逐一进行分析,证明在三者都很重要,回顾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历史,说明但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矛盾在于算力瓶颈,再次提问“由此考虑,计算机的价值在算力上,那么面临目前的困境的计算机发展的方向应当攻克哪些问题呢?”此时将收集学生讨论结果,上黑板后,逐一分析和点评,最后得到结论——计算机的价值在于可以大规模而又稳定的算力。所以本课程知识组织的核心技术指标顺势推出即“时间”,而追求时间指标前提便是稳定。大规模则是将计算机进行连接获得的效果,由后续课程计算机网络进行研究和讨论。
后续案例可以安排涉及国家“新基建”部署的分布式、并行、云计算、CUDA的算力增长案例,代表绿色发展的阿里巴巴的千岛湖数据中心的计算机困境案例,传递家国情怀的超级计算机—太湖之光的计算机价值案例,或者关注“四个面向”的脑科学、全连接神经网络、日本国家超算—富岳、类脑计算的计算机未来案例。
(2)教学目标:a、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整体化理解。
b、建立起硬件/软件协同的整机概念,从而形成对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的综合能力育成,以期完成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培养。
(3)教学对象:南开大学计算机本科四年学制中的二年级学生
2、案例特色与亮点:本优秀案例紧扣时事热点,从2016年的《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中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阐述社会发展史与技术大革命。再从国务院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介绍国家对于人工智能的战略定位。最后从阿里巴巴的千岛湖数据中心的计算机困境,传递家国情怀。主题鲜明,课程思政环环紧扣。
3、学习借鉴要点:以形式政策进行国情教育、以热点案例进行价值塑造、以方法论进行思想传递,将政治引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