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策略

发布日期:2025-03-21    浏览次数:

一、把握核心要素优化顶层设计,保障组群逻辑设计执行效果

职业本科院校在明确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科学设计组群逻辑,从而提高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起点。以装备制造类职业本科院校为例,其专业群人才培养方向应确定为培育具备国际化视野、思维创新意识能力强、具有标准化职业技能水平的复合型装备制造人才,因此需要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专业群应涵盖五个重点专业类型:一是机电,二是机械,三是电气,四是焊接,五是工业互联网。与此同时,职业本科院校要结合人才培养定位,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群涵盖的专业分别确定专业课程,同时各个专业要创建专业拓展课程包,用于对其他专业进行辅助,并赋予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限;职业本科院校还要科学设计专业群发展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二、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政行校企各方资源

职业本科院校构建专业群时要对各方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奠定本校专业群长效发展的基础,要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资源。第一,充分借助政府资源。学校应与专业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与分析政府资源,并参与到地区性重点建设项目、重要发展对策研究工作中,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分析,并科学编写智转数改、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发展研究报告,借助政府资源拓展专业群建设与发展深度。第二,合理运用行业资源。联合行业学会、协会、教学指导委员会,逐步完善与细化岗位标准、从业人员岗位能力要求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为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提供依据与导向。第三,有效利用兄弟院校的资源,与国内其他职业本科院校联合创建专业级、课程级、素材级资源中心,全面共享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服务,以此提高职业本科院校教学水平,进而强化专业群建设质效,优化人才培养成果。

三、加快三教改革,提升专业群内涵建设成效

一要优化师资团队,聘请行业专业及企业骨干,组建专兼一体、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双元双优型师资团队。由职业本科院校的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以及岗位标准,协同编制专业教材,并共同参与备课与授课,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从而保障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要立足整体层面设置校内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并针对性强化其领导素养,同时要加强校内骨干教师的核心能力建设,创建一个分工协作的模块式教学模式。二要重新编写专业教材,围绕学生基础、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参照业务流程、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由职业本科院校与专业对口企业协同开发专业教材,运用互联网创建精品在线教学素材,全面开放共享与深化利用教学资源,引入音视频、动画、微课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素材,以二维码形式纳入教材之中,从而为专业群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与科学利用提供支持。三要采用线上与线下于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能力及兴趣喜好,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创建“教、学、体”于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结合运用在线教学、实体课堂教学两种模式,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联动,在兴趣引导下增强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计算机网络设备支持下,通过课前自学、课中互动、课后巩固有效提高专业教学成效。

四、实现育训结合,依托服务回馈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为增强企业在专业群建设中的参与积极性,职业本科院校需要实现育训结合,并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持,增强企业主动参与专业群建设的动力。首先,职业本科院校应加强与本地行业龙头企业间的协作,依托企业创建的数字化学院,借助其国际站平台资源优势,由双方联合下共同创建岗位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职业本科院校可以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校方相关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由校企双方联合设计命题、共同实施人才融通培养模式,推动学历证、职业技能等级证的相互融通,从而培养出契合企业岗位要求、符合职业技能标准的复合型和应用型技术人才,还可由校方与企业共同创建高水平、特色化的专业学院,并将企业纳入专业群建设评价的主体范畴,结合企业意见调整专业群建设措施。其次,职业本科院校应与政府部门展开合作,联合开展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专业培训活动,通过在线授课、线下授课两种方式,为专业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知识强化服务,从而为企业数字化改革升级起到辅助作用。最后,职业本科院校可以利用MOOC平台,针对本校学生、社会人员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充分展现职业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还可运用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鉴定服务,通过有效回馈社会及企业,激发出企业主动参与专业群建设的意识,以此推动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建设工作高质效开展。(节选自《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

来源:高职观察。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