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正面临哪些挑战?又如何破局

发布日期:2025-05-21    浏览次数:

一、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契合度的考验

随着教字技术的交替灾破。飞速发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字资源等方面朴齐“短板”“弱项”。一是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变革发展迅猛,职业需求急剧变化,而职业教育却变化缓慢,缺乏前瞻性与灵活性。课程内容未能及时反映最新技术发展,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差距,削弱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二是教学方法变革不够迅速。教学方法变革滞后于数字时代发展需要,滞后于“在线精品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需要,滞后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三是数字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院校之间历史、区位、资金、技术禀赋的差异,导致东部地区、城镇的职业院校通常能够获得更多、更适用的优质资源,而中西部地区、乡村的职业院校则面临资源数量不多、适用性不强的问题。数字资源配置的失衡,制约着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教学数字化转型不精不优,给职业教育教学与产业的契合度带来全新挑战,需要秉承“应用为王”的理念,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使用和共享,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持续创新“数字化+”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加强优质数字化资源配置的调控,促进数字时代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二、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挑战:认可度的困境

教育国际化是提升职业教育全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历来重视国际化合作交流,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面临建设教育强国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一是国际合作深度不足。现有的国际合作多停留在学生交换和教师培训层面,实质性深度合作项目不够多,难以适应教育强国时代国际化的趋势和要求。二是国际交流频度不足。受办学积淀不够制约,东西方教育理念、教育模、价值观念等文化差异影响,职业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的数量还不够多、质量还不够高。三是国能响广度不足。与欧美等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仍存在一定差距,降低了对海外优质资源和人才的吸引力。

教育国际化合作不强不大,给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带来巨大挑战,需要克服跨文化沟通障碍,提升职业教育国际交流能力;需要拓展联合办学、共同研发课程、共同开展项目协同攻关等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模式;需要通过国际认证等方式,增强国际认可度,持续扩大中国职业教育影响力。

三、产教一体化融合的挑战:贡献度的瓶颈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产教一体化融合程度,直按影响着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距离“一体化”的理想状态还有一定差距。一是产教融合的内容有待丰富。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合作内容多停留在协议层面或劳务用工层面,较少涉及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更深层次、更细环节,制约了产业链与教育链的一体融合。二是产教融合的结构有待优化。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结构与学生技能素养结构等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导致企业招工难与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难并存。三是产教融合的机制有待完善。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校令利益共享机制、政府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等尚不完善,产教融合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则合而难融,融而难深,持久存续存在一定困难。

产教融合不实不深给职业教育提高贡献度带来的制约,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必须正视的挑战,需要通过政策激励和资源整合,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持续拓展产教融合内容;需要定期开展产业人才需求调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育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需要通过设立校企合作基金、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等创新举措,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教学数字化转型、教育国际化合作和产教一体化融合,要求职业教育把握新机遇、正视新挑战、展现新作为。职业教育战线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增活力、聚合力、添动力、提效力。

来源:《2023年度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