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中,玻璃器皿和各类锐器是我们最常打交道的“伙伴”。它们看似寻常,但若使用不当,极易造成割伤、刺伤,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继发感染。关注这些“细节”中的安全,是避免实验室最常见伤害的关键。
一、玻璃器皿:脆弱的艺术品,需温柔以待
使用前检查:养成习惯,每次使用前都对玻璃器皿进行目视检查。发现有裂纹、缺口或边缘破损的烧杯、烧瓶、量筒等,应立即淘汰,放入专门的“破损玻璃回收箱”。有内应力的玻璃器皿(如劣质或受热不均的)在受压时容易爆裂。
安全操作:
加热操作:加热平底烧瓶时,需垫上石棉网;加热试管时,管口勿对人,并均匀预热。严禁对厚壁玻璃器皿或量筒等计量器具进行直接加热。
连接操作:将玻璃管、温度计等插入橡皮塞时,应戴厚布手套,先用甘油或水润滑管壁,手握管端靠近塞子处,缓慢旋转插入。切忌使用蛮力,防止玻璃折断割伤手掌。
防滑防倒:圆底烧瓶等不易放置的器皿,应使用烧瓶夹、铁架台等固定稳妥。
清洗与存放:清洗玻璃器皿时,应使用合适的刷具,小心操作,防止被瓶口或器皿边缘割伤。洗净的器皿应稳妥存放,避免堆放过高或过于拥挤,以免滑落或碰撞破损。
二、锐器管理:零容忍的“绝对安全”
锐器,特指能刺破皮肤的物体,如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解剖刀、破碎的玻璃、移液器吸头等。它们是导致实验室生物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元凶,管理必须做到“零容忍”。
核心原则:任何时候都不得故意弯曲、折断、回套针帽或徒手从注射器上取下针头。 这是预防针刺伤的黄金法则。
使用中警惕:
锐器盒使用规范:
三、破损玻璃与锐器废弃物处理
对待这些看似微小的物品,保持最高的警惕性和规范性,是对自己双手的珍视,也是阻断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重要屏障。细节决定成败,安全源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