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部资讯 -> 系部动态 -> 正文

禁毒知识进金溪,艺术绘梦伴成长:南昌健康学子三下乡入乡伴童心

发布日期:2025-09-01  来源:   点击量:

为了宣讲禁毒知识,用艺术拉近距离,2025年7月3日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康养系“颐养乡行”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抚州市金溪县秀谷镇马街村,开展以“禁毒知识进金溪,艺术绘梦伴成长”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活动以“教育性、趣味性、实践性”为原则,通过禁毒科普与绘画创作双板块设计,既贯彻《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中“从娃娃抓起”的工作要求,又响应教育部“五育并举”育人方针,推动乡村素质教育创新发展。实践队队员们为孩子们提供了禁毒教育和艺术启蒙,开展了一场充满教育温度与成长力量的活动。

图为吴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授课。

活动伊始,实践团队教师联合成员,向孩子们系统讲解禁毒知识。“同学们知道哪些东西属于毒品吗?它们可能藏在零食包装、饮料瓶里……”教师用生动案例与仿真毒品模型,深入浅出地展示常见毒品的外观特征与危害,引导孩子们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安全意识。教师现场带领孩子们进行毒品辨别互动,通过实物辨认毒品的教学,强化孩子们对毒品的警惕性,教育他们若发现可疑物品需及时向家长或公安机关报告。孩子们眼神专注,不时举手提问,细细端详辨认,现场学习氛围热烈。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孩子们交流讨论

实践队教师展示完伪装毒品模型后,实践队队员展开了一场“毒品危害知多少”的讨论,队员们通过吸毒前后对比图与案例讲解,引导孩子们思考“毒品对身体的影响”“吸毒对家庭的危害”等问题。当看到肺部病变的对比图片时,孩子们纷纷露出震惊的表情。队员们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大脑被毒品‘欺骗’”等比喻,将成瘾机制转化为通俗讲解,帮助孩子们理解“远离毒品”的科学原理。持续10分钟的互动中,孩子们从初始的专注倾听逐渐转为主动思考,围绕“如何辨别伪装毒品”“发现涉毒行为如何举报”等问题。队员们以“一看包装是否异常、二问来源是否正规、三遇危险立即报告”的“三步法”进行总结,现场学习氛围热烈而有序。

图为实践队成员指导儿童绘画

在三下乡儿童绘画活动现场,一位戴着眼镜的小男孩正专注的创作国防战斗机主题画作,手执画笔,认真的勾勒战机轮廓,一笔一划尽显着对国防力量的憧憬。实践成员引导孩子用色彩与线条,展现对保家卫国的向往。画笔舞动间,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在乡村孩童心中撒播爱国强军的种子,传递守护国家的责任与热忱。当孩子完成创作,战斗机带着童真与敬意“起飞”,不仅绘出对国防的理解,更让三下乡的康养与文化赋能,在乡村孩子成长里留下深刻且珍贵的印记,以艺术滋养心灵,以爱国情怀点亮童年

图为实践成员指导儿童绘画。

活动中成员们面带笑容的坐在小朋友身旁,桌上摆着纸与画笔,小朋友们专注执笔创作,成员们温柔指导、耐心协助,传递知识与温暖,用艺术拉近城乡距离,在乡村孩童心中撒播美育种子,让文化下乡的活力在互动中绽放。每一次耐心的引导、每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承载着对他们的期许,为乡村儿童教育事业注入青春力量。这场三下乡绘画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艺术创作活动。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用色彩和线条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想法。同时,实践队成员们的参与和陪伴,也让乡村的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关爱与温暖,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户,让艺术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为乡村的未来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影。

活动将艺术疗愈融入乡村,为儿童提供情绪表达与压力释放的出口,助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团队借助乡村古建、红色文化等场景,把康养知识与爱国教育、乡土文化相融合,让理念传播更生动,是课堂知识与乡村实践的深度联结。我们以青春力量激活乡村康养与文化活力,也在过程中明晰使命——未来需打磨更精准、可持续的服务模式,让“三下乡”真正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传递健康、美育与关爱的温暖纽带,让康养理念与艺术之光,持续照亮乡土大地 。

Copyright版权所有: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康养系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复兴大道西3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