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药剂(720301)
二、入学基本要求
初级中等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和职业证书
面向药学有关职业,药品制剂生产、质量检验、购销和药学服务等岗位(见表1)。
表1 药学专业职业面向基本情况表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A | 医药卫生大类(52) |
所属专业类(代码)B | 药学类(5203) |
对应行业(代码)C | 卫生(84) |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D | 制药工程技术人员(2-02-32-01) 药师(2-05-06-01) 医药代表(2-06-07-07) 医药商品购销员(4-01-05-02) 药物检验员(4-08-05-04) 化学合成制药工(6-12-01-00) 药物制剂工(6-12-03-00) |
主要岗位(群)或 技术(职业)领域举例E | 药品制剂生产 药品质量检验 药品购销 药学服务 |
职业类证书举例F |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药士、药师 执业资格证书:执业药师 “1+X”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购销 职业技能证书:医药商品购销员、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员、仓储管理员(医药商品储运员)、化学合成制药工、 |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卫生行业的医疗临床辅助服务员、医药商品购销员和仓储管理员等职业,能够在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背景下,适应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的发展要求,能够从事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验、药学服务、药房辅助、医药商品购销、医药商品储运等工作的技能人才。
六、培养特色
1.全面发展与特色并重:在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强化药剂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训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践项目,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结合学校专业建设改革实践成果,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融入药剂行业前沿技术的实训课程、跨学科的综合实践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产教融合深度对接:紧密联系药剂行业生产劳动实际,与药剂相关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志愿服务、社区调研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职业素养贯穿始终:将药剂专业的职业精神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工匠精神讲座、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药物质量至上”意识、“药品安全第一”意识、“药学环保优先”意识和“药剂技能精进”意识,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潜力。
七、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筑牢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类通用技术技能基础,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5.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7.注重培养学生的“药物质量至上”意识、“药品安全第一”意识、“药学环保优先”意识和“药剂技能精进”意识:
(1)“药物质量至上”意识:在课程中系统学习《药物分析》《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质量检测标准与法规要求;实训环节通过模拟原料鉴别、成品检验等操作,强化对杂质限度、含量均匀度等指标的把控;实习中参与药品生产全流程监督,将质量意识转化为对每批产品的精准核查,筑牢药品质量防线,培养学生的“药物质量至上”意识。
(2)“药品安全第一” 意识:在《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临床疾病概要》《药品调剂技术》《临床疾病概要》等课程构建安全知识体系,实训中模拟处方审核、过敏试验等场景训练风险预判能力;实习阶段在医疗机构参与用药监护,通过案例分析强化对禁忌证、相互作用的敏感性,将安全意识融入每一次药学服务,培养学生的“药品安全第一” 意识。
(3)“药学环保优先” 意识: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病原微生物》《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设备》《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等课程传授环保工艺原理,实训中开展有机溶剂回收、废弃物分类处理等实操训练;实习时参与制药企业环保车间运作,学习废水处理、危废处置规范,在制剂制备、实验操作中养成节约试剂、减少污染的职业习惯,践行生态责任,培养学生的“药学环保优先” 意识。
(4)“药剂技能精进” 意识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店零售技术》《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药品调剂技术》《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课程夯实理论基础,实训中反复练习无菌制剂配制、药物配伍等核心技能;实习阶段在药房、药厂参与实际制剂生产与处方调配,通过导师带教不断优化操作精度,在技能考核与实践反馈中持续提升专业水准,锤炼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的“药剂技能精进” 意识。
(二)知识
1.掌握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常见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常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典型药物的药理作用、药品调剂与用药指导、药品采购验收养护、药品生产与检验方法、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与药物治疗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处方审核、调配、核对与药品发放等技术技能,具有药品调剂、用药交代能力;
3.掌握摆药、核对、加药混合、包装等技术技能,具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能力;
4.掌握药品采购、验收、出入库、储存养护等技术技能,具有药品采购、库存养护能力;
5.掌握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技术技能,具有科学普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知识的能力;
6.掌握制剂生产、设备操作、质量检验等技术技能,具有药品生产、质量控制能力;
7.掌握医药信息检索与收集、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技能,具有统计各类信息、预判市场行情的能力;
8.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
9.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行业文化。
10.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标准;
12.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
(三)能力
1.具有药品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药品购销、药学服务、药品调剂、合理规范用药的能力;
2.具有运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和手段提升药学服务与技能的能力;
3.具有依照卫生法律法规、药事管理与法规依法从事药学专业工作的能力;
4.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具有适应本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能;
6.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八、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岗位/技术(职业)领域 | 典型工作任务 | 职业能力 | 技能与相关知识要求 | 支撑课程/ 学习领域 |
药学服务 | 1.处方审核; 2.用药指导与宣教; 3.药学专业信息化服务。 | 1.处方审核能力; 2.用药指导与宣教能力; 3.药学专业信息化服务能力。 | 1.能解读药品说明书,能进行处方审核、药品调剂、用药指导; 2.具备洁净度观念,能审核静脉输液处方,能独立完成配置; 3.能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用药管理,能开展合理用药宣教等药学服务; 4.具有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能按照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依法执业; 5.能利用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供药学专业服务的能力。 | 药学服务礼仪与沟通 药事管理与法规 药物制剂基础 药理学 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 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 药品调剂技术 医学基础 中医药基础 临床疾病概要 |
药品购销 | 1.药品推介; 2.药品营销; 3.药品保养。 | 1.药品推荐、介绍能力; 2.药品营销能力; 3.药品保管养护能力。 | 1.能看懂常用药品英文名,能根据常见疾病知识指导合理用药及药物的联合应用; 2.能介绍药物的体内过程特点,能介绍新上市品种的特点、进行同类药的比较; 3.能设计调研提纲,完成抽样调查工作,能对调查资料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报告; 4.能制订促销计划,会应用各种促销技巧; 5.能分清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毒性药品、戒毒药品及特殊管理要求; 6.能运用特殊保管方法保管药品; 7.能分清重点养护的药品类别,能按规定对重点养护的药品进行养护,建立档案; 8.能合理设置安全库存,确定库存高低限。 | 医药商品经营与管理 医药电子商务 药学服务礼仪与沟通 药品营销心理学 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 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 医药市场营销技术 药品调剂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
|
药物制剂生产 | 1.药物制剂生产计划制定与执行; 2.药物制剂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 3.药物制剂质量控制。 | 1.生产工艺操作能力; 2.设备操作和维护能力; 3.质量控制与合规能力。 | 1.能阐释药物制剂的工艺原理,能够准确执行各个生产环节的操作步骤; 2.能根据不同类型药物制剂的特点,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生产设备制备不同剂型的药剂。 3.能根据药物制剂生产所使用的设备原理、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要求,解决常见药剂生产问题和设备故障。 4.能理解药物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具备质量控制的基本技能,包括抽样检测、质量分析和记录等,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法规要求。 5.能根据药品生产的GMP法规要求,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 | 药物制剂基础 药物制剂设备 药物化学 药物分析 天然药物化学 药事管理与法规 |
药品质量检验 | 1.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2.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收集与管理。 | 1.各种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能力; 2.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收集与管理能力。 | 1.掌握药品质量检验的常用仪器的性能、用途、操作及维护方法,并能独立操作; 2.熟悉相关检验、评定标准,完成本专业的试样加工、制作及测试,提出完整的测试记录、报告; 3.熟悉各种检测项目的基本任务,掌握相应的检测方法,正确选用规范、规程、标准。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药物分析 仪器分析 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
九、课程设置及修学要求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明确课程性质与属性分类;服务学生职业能力与个性化发展,设置个性选修课程。课程按属性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以药剂专业岗位能力为导向,遵循“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构建模块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涵盖药剂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拓展等方面,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根据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在相关课程中增加数字化技术应用、绿色生产工艺等相关知识模块。
(二)课程设置
1. 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生物、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教育等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文写作、国家安全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
课程 性质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教学目标与主要内容 | 教学要求 |
学 时 | 学 分 | 开课 学期 | 教学 单位 | 教学 形式 | 考核 形式 |
必 修 课 | 1 | 思想政治 |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 | 36 | 2 | 3 | 思 想 政 治 部
| 理实一体化 | 考试 |
2 | 语文 | 本课程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掌握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能通畅、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把握主题、辨析文路、感受形象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具备一般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和谐的内外关系,从而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 | 198 | 11 | 1、2、3、4 | 公共文化部 | 理实一体化 | 考试 |
3 | 历史 |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脉络,理解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制度的因果联系,培养历史思辨与分析能力,树立正确历史观。主要内容涵盖中国古代至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演变,世界古代文明、资本主义兴起、工业革命及全球化进程等,通过梳理不同时期社会形态变迁,解析历史发展规律,结合史料研读与案例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视角认识现实问题。 | 72 | 4 | 1、2 | 公共文化部 | 理实一体化 | 考查 |
4 | 数学 | 本课程培养学生对高等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数学意识,让数学工具进入到学生的工作、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乃至科学的世界观,具备升入本科继续学习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函数、、一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一元函数积分学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二重积分及其应用、常微分方程等。 | 144 | 8 | 3、4 | 公共文化部 | 理实一体化 | 考试 |
5 | 物理 | 本课程培养学生对物理学基本定律、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掌握物理学研究基础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能运用物理学实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一些现实生活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 36 | 2 | 2 | 公共文化部 | 理实一体化 | 考试 |
6 | 化学 | 本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药学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教学内容涵盖化学基本理论,如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原理;无机化学部分包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变化规律;分析化学聚焦化学分析方法,包含酸碱滴定、络合滴定等滴定分析,以及重量分析、分光光度法等测定技术。同时融入实验教学,训练学生操作技能与数据处理能力,提升实践应用水平。 | 36 | 2 | 1 | 食品药品系 | 理实一体化 | 考试 |
7 | 英语 | 本课程培养学生的英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能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掌握跨国文化知识,能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新时代好青年。 | 144 | 8 | 1、2 | 公共文化部 | 理实一体化 | 考试 |
8 | 生物 |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现代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医学的关系,使学生从分子、细胞、个体、群体层次认识生物界发生进展的规律,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前沿的新成就、新进展。 | 36 | 2 | 2 | 食品药品系 | 理实一体化 | 考试 |
9 | 信息技术 | 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工具软件和信息化办公技术,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具备支撑专业学习的能力,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理解信息社会特征并遵循信息社会规范,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108 | 6 | 1、2 | 公共文化部 | 理实一体化 | 考试 |
10 | 体育与健康 | 本课程旨在提升学生体能素质与健康素养,培养运动兴趣和终身锻炼习惯。教学内容涵盖田径、球类等基础运动技能,结合体能训练与健康知识传授,包括运动损伤预防、合理膳食等。通过分层教学满足不同体能需求,融入团队协作游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方法,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升社交与抗压能力。 | 144 | 8 | 1、2、3、4 | 公共文化部 | 理实一体化 | 考查 |
11 |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与职业规划能力。内容涵盖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解析行业趋势与招聘要求。通过测评工具、案例分析及模拟招聘,引导学生找准职业定位,掌握求职实用技能,树立正确就业观与职业观,学会规划职业生涯,增强适应职场变化的能力,为顺利就业及长远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 36 | 2 | 4 | 公共文化部 | 理实一体化 | 考试 |
12 | 心理健康教育 | 本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培养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能力。内容涵盖自我认知、压力应对、人际关系、挫折适应等,解析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团体辅导及实践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技巧,树立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性,学会关爱自身与他人心理健康,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 36 | 2 | 1 | 理实一体化 | 考试 |
13 | 艺术 | 本课程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审美感知、艺术表达与创新能力。主要内容覆盖绘画、音乐、舞蹈等多元艺术门类,讲解艺术史发展脉络,剖析经典作品创作手法与文化内涵。通过理论讲授、作品赏析及实践创作,让学生掌握色彩、线条、节奏等艺术语言,学会鉴赏艺术作品,激发对艺术热爱,以艺术视角感知生活,提升精神境界 。 | 36 | 2 | 2 | 公共文化部 | 理实一体化 | 考试 |
限 选 课 | 1 |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把握 “四史” 发展脉络,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内容涵盖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新中国建设探索、改革开放实践及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解析关键事件与理论创新。通过史料研读、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清历史逻辑,增强 “四个自信”,树立正确历史观,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 18 | 1 | 1 | 公共文化部 | 理实一体化 | 考查 |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内容涵盖诸子百家思想、诗词文赋、传统技艺、民俗礼仪等,解析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与人文精神。通过经典研读、技艺体验及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核心内涵,学会从传统中汲取养分,提升文化鉴赏力,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 72 | 4 | 1、2 | 公共文化部 | 理实一体化 | 考查 |
3 | 应用文写作 |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规范、高效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掌握职场与生活中常用文体的写作技巧。主要内容涵盖公文、书信、报告、合同等实用文体,讲解格式规范、语言特点及写作逻辑。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写作与修改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各类文体,做到内容准确、结构清晰、表达得体,满足实际工作与社会交往需求,提升书面沟通效率与职业素养。 | 72 | 4 | 1、2 | 公共文化部 | 理实一体化 | 考查 |
4 | 国家安全教育 | 本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网络、文化等多领域安全,解析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案例研讨、情景模拟,让学生认识国家安全重要性,了解风险防范方法,树立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理念,提升应对安全挑战的能力,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 72 | 4 | 1、2 | 公共文化部 | 理实一体化 | 考查 |
5 | 创新创业教育 |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掌握从创意生成到项目落地的实践方法。内容涵盖创新思维训练、商业模式设计、市场调研、融资策略等,结合案例分析与模拟实践,解析创业全流程关键环节。通过小组项目、路演训练,引导学生挖掘市场需求,将创意转化为可行方案,提升风险应对与资源整合能力,树立创新创业精神,为未来职业发展或创业实践奠定基础。 | 108 | 6 | 1、2 | 学工处、团委 | 理实一体化 | 考试 |
2.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行学分制管理;要探索具有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不断完善理论、实践教育体系,制订劳动教育具体清单;要突出技能性,强调知行合一,注重教育实效,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必修课1门,应修满2学分;限定选修课不少于1门,应修满不少于0.5学分。具体情况见表6。
表6 劳动教育课开设情况表
课程类型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教学目标与主要内容 | 教学要求 |
学 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教学单位 | 教学形式 | 考核形式 |
必修课 | 1 |
劳动教育 | 本课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 4 | 0.5 |
| 公共文化部 |
实践教育 |
考查 |
4 | 0.5 | 2 |
4 | 0.5 | 3 |
4 | 0.5 | 4 |
加强劳动教育,落实劳动教育具体清单。学生完成清单项目,规定成绩合格且修满规定学分,方可毕业。
学校劳动教育具体清单包括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部分。理论教育清单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1门,应修满2学分;限定选修课不少于1门,应修满不少于0.5学分。实践教育清单包括:日常生活劳动项目必修,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志愿服务)项目限定选修,社会实践、“劳动周”等劳动实践项目个性选修,由各系完成教学任务,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要把劳动安全教育与管理作为组织实施的必要内容,强化劳动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日常生活劳动项目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生活,增强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要注重组织学生运用专业技能参加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志愿服务)项目,时间不少于3周;社会实践、“劳动周”等劳动实践项目中,要组织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等多种形式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学分合并认定为劳动教育学分,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实习指导;要特别注重依托实习实训,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接受教育;要鼓励学生积极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
3.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均为必修课。专业基础平台课根据专业大类培养需要来设置,由基础医学部完成教学。它是专业(群)理论学习的基石。
表3 专业基础平台课开设情况表
课程类型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教学目标与主要内容 | 教学要求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教学形式 | 考核形式 |
必修课 | 1 | 解剖学基础 | 本课程通过对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位置关系等基本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特征、位置、毗邻,并能联系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为后续学习药学专业其他课程夯实基础;具有结合生活实际、临床疾病进行应用的能力,能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组成、位置、形态等解剖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 108 | 6 | 1 | 理实一体化 | 考试 |
2 |
生理学基础 | 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人体内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活动规律,了解学好生理学知识对生活实际、疾病诊断方面的重要性,为专业学习和岗位工作中对各种生命现象的理解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36 | 2 | 1 | 理实一体化 | 考试 |
3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 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实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 36 | 2 | 1 | 理实一体化 | 考查 |
4 | 生物化学基础 | 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熟悉生物化学知识在护理、助产、药学工作中的应用,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为今后工作、学习奠定良好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 36 | 2 | 1 | 理实一体化 | 考查 |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直接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理论、知识,培养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架构应具有严谨规范的学术框架和体系,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表4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情况表
序号 | 专业核心课程 | 学时 | 学分 |
主要教学内容 |
合计 | 理论 | 实践 |
1 | 天然药物化学 | 36 | 20 | 16 | 2 | ①掌握常用提取和分离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②掌握色谱分离法的原理、分类、特点及适用范围。 ③掌握苷、生物碱、醌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等常见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能够选择并优化提取分离、鉴定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
2 | 药物化学 | 72 | 50 | 22 | 4 | ①掌握典型药物的化学名称、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用途,能够根据药品性质进行用药交代。 ②掌握药物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化学结构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能够选择适宜储存条件、优化制剂工艺。 ③掌握药物化学修饰的目的和方法。 |
3 | 药物分析技术 | 72 | 36 | 36 | 4 | ①掌握药品质量标准内容,能够查阅药品质量标准并确定。 ②掌握实验室数据记录与管理规范,能够保证结果可追溯。 ③掌握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原理及应用,能够独立完成药品质量检验。 |
4 | 药物制剂技术 | 144 | 60 | 84 | 5 | ① 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等基本知识。 ② 熟悉常用剂型的生产工艺。 ③ 了解常用制药设备的使用。 ④ 能参与药学服务的辅助工作 |
5 | 药理学 | 144 | 60 | 84 | 5 | ① 掌握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和常用药物的分类、名称。 ② 熟悉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 不良反应。 ③ 了解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用药禁忌等。 ④ 具有对常用药品正确分类能力和基本 的用药指导能力,能够利用药物的基本知识 从事药房辅助、药品零售等工作 |
6 | 药事管理与法规 | 72 | 30 | 42 | 4 | ① 掌握药品经营、使用的管理规定。 ② 熟悉药品分类、中药、特殊管理药品的 管理规定。 ③ 了解药品注册、不良反应监测、召回等 管理规定。 ④ 具有从事药品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 工作能力,能利用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初步指 导药品经营、使用等工作 |
3.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实验、实训可在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合作教学基地等完成;实习、社会实践由学校组织在校外合作教学基地(实习单位)完成;要统筹推进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性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应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将各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到每个学期;鼓励与实习单位合作探索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改革;鼓励应用虚拟仿真、标准化病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
实习教学应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2021年修订)和教育部制订的各专业岗位实习标准要求。毕业实习主要形式为岗位实习,是指完成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具备一定实践岗位工作能力的学生,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辅助或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进一步提高从事实际工作的技术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是各专业必修课,由各系与合作教学基地(实习单位)共同完成教学。根据各专业教学标准,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为8个月(32周),53学分。制订岗位实习教学大纲,明确实习教学目标、时间安排、岗位和学习内容、要求等。毕业实习前,需开设专业必修课《实习就业岗前教育》。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表6 毕业实习(岗位实习)课程开设情况表
课程 类型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教学要求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教学 单位 | 教学 形式 | 考核 形式 |
专业 必修 课 | 1 | 实习就业岗前教育 | 12 | 0.5 | 4 | 食品药品系 | 考查 | 实践 |
2 |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 960 | 53 | 5-6 | 考查 | 实践 |
学生实习考核纳入学业评价,考核成绩作为毕业的重要依据。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4.全周期实践环节
虽然实习集中安排在第 5、6 学期,但是 1、2、3、4 学期,全学程也会合理灵活的安排时间让同学们到医药企业和医院参观、学习和见习。这样的安排旨在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时,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体现学校专业建设改革实践成果,确保课程内容及要求明确完整,教学进程安排合理,实施保障条件充分,以对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落实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根据专业内涵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为同学们后续集中实习及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表7 全学程实践安排表
学期 | 时间 | 教学内容 | 教学形式 | 实践环节 | 目的、效果 |
第1学期 | 上课时间 | 专业导论、基础课程学习 | 课堂讲授、线上学习平台辅助(安排医院或企业兼职导师) | 无 | 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概况和发展趋势。对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落实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根据专业内涵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 |
第2学期 | 上课时间 | 实验课程开设,进行基础实验操作训练 | 实验室实操(学校教师、企业导师) | 有 |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对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落实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根据专业内涵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 |
第3学期 | 根据课程灵活安排 | 企业顶岗实习准备,包括安全教育、企业文化培训等 | 校内集中培训、企业导师指导 | 企业参观学习 | 让学生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落实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根据专业内涵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 |
第4学期 | 根据课程灵活安排 | 实习就业岗前教育 | 校内集中培训、企业导师指导 | 企业参观学习 | 让学生提前进入实习角色 |
第5-6学期 | 学期内 | 进入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参与实际生产项目 | 跟岗实习、轮岗制度 | 全程参与企业生产流程 | 全程实习,提升动脑动手能力,加强技能水平,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职业能力。 |
第6学期 | 学期内 | 毕业设计 | 学校教师、企业导师指导 | 全面总结 | 形成完整的毕业设计、实习鉴定手册、实习报告 |
九、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学时与学分要求
三年制中职每学年安排52周教学活动。三年制中职总学时数不低于320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中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当不少于10%。一般以16—18学时计为1个学分。鼓励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
2.教学周安排
三年制中职在校总时间为120周,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具体安排见表7。
表8 教学周安排表
学年学期 | 教学周次 |
1 | 2-3 | 4-8 | 9-10 | 11-18 | 19 | 20 |
第1学年 | 第1 学期 | 入学教育 | ※军训 | 集中理实教学:16周(含认识实习、机动) | 考试 |
第2 学期 | 集中理实教学:18周(含认识实习) | 考试、机动:2周 |
第2学年 | 第3 学期 | 集中理实教学:18周(含认识实习) |
第4 学期 | 集中理实教学:8周 | ※实习就业岗前培训:2周(含考试) | ※毕业实习:6周 |
第3学年 | 第5 学期 | ※毕业实习:20周 |
第6 学期 | 必修:※毕业实习:6周※毕业设计与考核:2周 选修:※就业创业指导:2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培训:6—14周※专业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8—16周 |
备注 | ※表示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总计:32周。 |
|
|
|
|
|
|
|
|
|
3.教学进程安排
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件1,课程设置有关比例见表8。
表9 课程设置结构表
课程类型 | 开设数量(门) | 学分 (占比) | 学时(占比) |
总数 (占比) | 理论 | 实践(占比) |
公共 基础课 | 必修课 | 13 | 48(26.9%) | 873(25.5%) | 586 | 287(14.8%) |
选修课 | 7 | 17.5(9.8%) | 324(9.4%) | 148 | 176(9.1%) |
合计 | 20 | 65.5(36.6%) | 1197(34.9%) | 734 | 463(23.9%) |
专业课 | 基础必修课 | 4 | 16(8.9%) | 288(8.4%) | 216 | 72(3.7%) |
核心必修课 | 6 | 26(14.5%) | 576(16.8%) | 286 | 290(14.9%) |
选修课 | 9 | 18(10.1%) | 396(11.5%) | 240 | 156(8.1%) |
合计 | 19 | 60(33.5%) | 1260(36.7%) | 742 | 518(26.7%) |
岗位实习 (专业 必修) | 实习就业岗前教育 | 1 | 0.5 | 12 | 12 | 0 |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 1 | 53 | 960 | 0 | 960 |
合计 | 2 | 53.5 | 972 | 12 | 960 |
总计 | 41 | 179 | 3429 | 1488 | 1941 |
选修课 | 合计 | 16 | 35.5 | 720 | 388 | 332 |
十、师资队伍
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第一标准。
1.队伍结构
(1)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0: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一般不低于6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立定期开展专业(学科)教研机制。
(3)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职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定期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和企业培训;兼职教师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能够带来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技术动态。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
(4)鼓励校内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取得药师、主管药师、执业药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等行业或技能证书,旨在让教师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市场最新需求、临床最新进展及新业态发展,从而精准掌握前沿知识与实操技能,进而将这些鲜活内容融入教学,有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与职业适应力。同时,这也能强化教师与行业的紧密联系,为深化校企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教学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最终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专业带头人
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医药卫生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主持专业建设、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在本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
3.专任教师(含行政兼课教师)
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具有药学及相关专业学历;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 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能够 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社会服务;专业教师每年至少 1 个月在企业或生产性实 训基地锻炼,每 5 年累计不少于 6 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4.外聘兼职(兼课)教师
主要从本专业相关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中聘任,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根据需要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制定针对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
十一、教学条件
1.教学设施
对教室,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提出有关要求。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要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场所面积、设备设施、安全、环境、管理等符合教育部有关标准(规定、办法),实验、实训环境与设备设施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实训项目注重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配备合理,实验、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确保能够顺利开展药物制剂、药品调剂、药品储存与养护、药店零售与服务等实验、实训活动。鼓励在实训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前沿信息技术。
①化学实验室
配备托盘天平、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恒温干燥箱、精密 pH 计、玻璃仪器、熔点仪、搅拌器、旋光仪、脂肪提取器等设备设施,用于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一般验证实验、固体物质熔点测定、葡萄糖旋光度测定等实验教学。
②药物制剂实训室
配备制粒机、压片机、硬度检测仪、脆碎度检查仪、崩解时限测定仪、包衣机、制丸机、电热干燥箱、显微镜、胶囊填充机等设备设施,用于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等常用剂型制备及质量检查等实训教学。
③药品储存与养护实训室
配备模拟药库、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等设备设施,用于药品入库、储存、养护、出库等实训教学。
④模拟药店
配备计算机、药架、药柜、药品样品、冰箱、温湿度计等设备设施,用于药品陈列、药品调剂、药品零售等实训教学。
⑤天然药物实训室
配备天然药物标本、中药饮片、显微镜等设备设施,用于中药识别等实训教学。
⑥药品物流实训室
配备多媒体、货架、托盘架、冷藏转运箱、物流信息系统等设备设施,用于药品分类、仓储、运输等实训教学。
(3)实习场所基本要求
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能提供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依法依规保障学生基本权益。
2.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应体现本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并通过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本专业涉及的职业标准、技术手册、操作规范、规章制度、专业期刊以及案例类图书等。及时配置新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管理方式、新服务方式等相关的图书文献。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完善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教学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十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实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办好职业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
十三、学习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深入开展课堂革命,大力加强过程评价,开展增值评价,线上平台与线下教学测评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成果获得感。
严格落实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加大过程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和在线学习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认真负责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职业安全、护患交流、人文关怀、团队合作等的职业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改进学习过程管理与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过程性评价包括测验、观察记录、查阅实习手册等,结果性评价包括课程结束考试和毕业综合考试等。
强化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注意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有教师和学生参与,也要注意吸收家长和行业企业参与,校内外评价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与学业考核结合。
十四、质量保障
1.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评价,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教育督导和社会监督,健全综合评价。定期进行专业调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堂评价、实验教学、实训实习以及资源建设等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2.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日常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就业单位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专业教研组织应建立集中备课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十五、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教学活动,全部课程考核合格,修满规定学分,准予毕业。
严把毕业出口关,确保学生毕业时完成规定的学时学分和教学环节,结合专业实际组织毕业考试(考核),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坚决杜绝“清考”行为。
十六、优化改进措施
1.多方参与机制: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
2.持续改进理念:树立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以此为依据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进行改进。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活动,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3.信息化建设支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建设智慧校园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推广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管理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轨迹;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教学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十七、对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的策略
1.专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密切关注新经济的发展趋势,推动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数字化技术研发和应用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参加数字化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教学水平。
2.绿色化改造实践: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将绿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绿色生产工艺的应用和推广,引导学生参与绿色项目建设和实践活动。与企业合作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研究,推动行业的绿色发展转型。
3.动态调整更新机制:建立专业内涵变化的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对市场需求、行业标准、技术进步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与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保持同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作,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新岗位设置情况,提前做好人才培养准备工作。
十八、多方参与制订情况说明
本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教务处牵头组织各系部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第三方评价机构代表等共同参与制订的。在制订过程中,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后形成最终方案。各方将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校合作的企业、医院将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践指导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第三方评价机构将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学校将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和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十九、附录
附件1.2025级药剂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附件2.专业实验实训项目开设计划表
附件3.岗位实习教学大纲
附件4.第二课堂教学安排与考核计划表
附件5.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一览表
附件1.2025级药剂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2023级药剂(三年制)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进程表 |
    项目
序号
| 课程 | 按学期分配 | 学时数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考试 | 考查 | 学分 | 总计 | 理论 | 实践 | 1学期 | 2学期 | 3学期 | 4学期 | 5学期 | 6学期 |
18 | 18 | 18 | 12 | 6 | 18 | 18 |
公共 基础 课 | 必修课 | 1 | 思想政治 | 3 |
| 2 | 36 | 20 | 16 |
|
| 2 |
|
|
|
|
2 | 心理健康教育 | 1 |
| 2 | 36 | 20 | 16 | 2 |
|
|
|
|
|
|
3 | 生物 | 2 |
| 2 | 36 | 20 | 16 |
| 2 |
|
|
|
|
|
4 |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4 |
| 2 | 36 | 20 | 16 |
|
|
| 3 |
|
|
|
5 | 语文 | 1234 |
| 11 | 198 | 160 | 38 | 2 | 2 | 4 | 4 |
|
|
|
6 | 历史 | 1 | 12 | 4 | 72 | 56 | 16 | 2 | 2 |
|
|
|
|
|
7 | 英语 | 12 |
| 8 | 144 | 136 | 8 | 4 | 4 |
|
|
|
|
|
8 | 信息技术 | 12 |
| 6 | 108 | 54 | 54 | 2 | 4 |
|
|
|
|
|
9 | 体育与健康 |
| 1234 | 8 | 144 | 14 | 130 | 2 | 2 | 2 | 3 |
|
|
|
10 | 数学 | 34 |
| 8 | 144 | 130 | 14 |
|
| 4 | 6 |
|
|
|
| 物理 | 2 |
| 2 | 36 | 24 | 12 |
| 2 |
|
|
|
|
|
| 化学 | 1 |
| 2 | 54 | 36 | 18 |
| 3 |
|
|
|
|
|
11 | 艺术 | 2 |
| 2 | 36 | 22 | 14 |
| 1 | 1 |
|
|
|
|
小计 | 59 | 1080 | 712 | 368 | 14 | 22 | 13 | 16 | 0 | 0 | 0 |
限定选修课 | 1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文写作、国家安全教育 |
| 12 | 4 | 72 | 37 | 35 | 2 | 2 |
|
|
|
|
|
13 | 创新创业教育 | 12 |
| 6 | 108 | 67 | 41 | 4 | 2 |
|
|
|
|
|
14 |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
| 1 | 1 | 18 | 10 | 8 | 1 |
|
|
|
|
|
|
小计 | 11 | 198 | 114 | 84 | 7 | 4 | 0 | 0 | 0 | 0 | 0 |
合计 | 70 | 1278 | 826 | 452 | 21 | 26 | 13 | 16 | 0 | 0 | 0 |
专业技能课 | 专业核心必修课 | 15 | 解剖学基础 | 1 |
| 6 | 108 | 78 | 30 | 6 |
|
|
|
|
|
|
16 | 生理学基础 | 1 |
| 2 | 36 | 32 | 4 | 2 |
|
|
|
|
|
|
17 | 分析化学基础 | 2 |
| 4 | 72 | 58 | 14 |
| 4 |
|
|
|
|
|
18 | 生物化学基础 |
| 1 | 2 | 36 | 32 | 4 | 2 |
|
|
|
|
|
|
19 | 天然药物学基础 | 23 |
| 4 | 72 | 48 | 24 |
| 2 | 2 |
|
|
|
|
20 | 天然药物化学 | 3 |
| 2 | 36 | 20 | 16 |
|
| 2 |
|
|
|
|
21 | 药物化学 | 3 |
| 4 | 72 | 50 | 22 |
|
| 4 |
|
|
|
|
22 | 药物分析技术 | 3 |
| 4 | 72 | 36 | 36 |
|
| 4 |
|
|
|
|
23 | 药物制剂技术 | 34 |
| 7 | 120 | 60 | 60 |
|
| 4 | 4 |
|
|
|
24 | 药理学 | 34 |
| 5 | 96 | 60 | 36 |
|
| 4 | 2 |
|
|
|
25 | 药事管理与法规 | 4 |
| 2 | 36 | 30 | 6 |
|
|
| 3 |
|
|
|
小计 | 42 | 756 | 504 | 254 | 10 | 6 | 20 | 9 | 0 | 0 | 0 |
专业基础限定选修课 | 26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
| 1 | 2 | 36 | 30 | 6 | 2 |
|
|
|
|
|
|
27 | 实用医学基础 |
| 2 | 3 | 54 | 40 | 14 |
| 3 |
|
|
|
|
|
28 | 中医药基础 |
| 2 | 3 | 54 | 42 | 12 |
| 3 |
|
|
|
|
|
29 | 医院药学 |
| 4 | 2 | 36 | 21 | 15 |
|
|
| 3 |
|
|
|
30 | 医药商品基础 |
| 2 | 2 | 36 | 24 | 12 |
| 2 |
|
|
|
|
|
小计 | 12 | 216 | 157 | 59 | 2 | 8 | 0 | 3 | 0 | 0 | 0 |
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 | 31 | 医药市场营销技术 |
| 4 | 2 | 36 | 24 | 12 |
|
|
| 3 |
|
|
|
32 | 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 |
| 4 | 1 | 24 | 12 | 12 |
|
|
| 2 |
|
|
|
小计 | 3 | 60 | 36 | 24 | 0 | 0 | 0 | 5 | 0 | 0 | 0 |
合计 | 57 | 1032 | 697 | 337 | 12 | 14 | 20 | 17 | 0 | 0 | 0 |
岗位实习 | 34 | 实习就业岗前教育 |
| 4 | 4 | 144 | 72 | 72 |
|
|
|
| 24 |
|
|
35 | 毕业实习 | 56 |
| 40 | 1000 | 0 | 1000 | 0 | 0 | 0 | 0 | 0 | 30 | 30 |
合计 | 44 | 1144 | 72 | 1072 | 0 | 0 | 0 | 0 | 24 | 30 | 30 |
总学分、总学时数及周学时数 | 171 | 3454 | 1595 | 1861 | 33 | 40 | 33 | 33 | 24 | 30 | 30 |
毕业考试课程: 1、药理学 2、药物制剂技术 3、药事管理与法规 | 必修课 | 每学期开课门次 | 合计 | 14 | 14 | 11 | 10 |
|
|
|
考试科目门次 | 合计 | 7 | 7 | 9 | 6 |
|
|
|
考查科目门次 | 合计 | 7 | 7 | 2 | 4 |
|
|
|
备注:每学期共20周,其中第1周为入学、劳动教育周,第20周为考试周;课程教学周共18周。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2.专业实验实训项目开设计划表 |
序号 | 教学课程 | 课程类别 | 教学单位 | 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名称 | 教学形式 | 项目 课时数 | 实验实训室名称/教学平台名称 |
1 | 无机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溶液的配制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2 | 无机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药用氯化钠的精制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3 | 无机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溶胶的制备及其性质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4 | 无机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5 | 无机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解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6 | 有机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重结晶 | 线下 | 4 | 化学实验室 |
7 | 有机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工业酒精的常压蒸馏和沸点测定 | 线下 | 4 | 化学实验室 |
8 | 有机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羧酸和取代羧酸的性质 | 线下 | 4 | 化学实验室 |
9 | 有机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乙酸乙酯的制备 | 线下 | 4 | 化学实验室 |
10 | 分析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滴定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练习 | 线下 | 2 | 分析实验室 |
11 | 分析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盐酸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 线下 | 2 | 分析实验室 |
12 | 分析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氢氧化钠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 线下 | 2 | 分析实验室 |
13 | 分析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高锰酸钾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 线下 | 2 | 分析实验室 |
14 | 分析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过氧化氢的含量测定 | 线下 | 2 | 分析实验室 |
15 | 分析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EDTA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 线下 | 2 | 分析实验室 |
16 | 分析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水的总硬度测定 | 线下 | 2 | 分析实验室 |
17 | 分析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硝酸银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 线下 | 2 | 分析实验室 |
18 | 分析化学 | 专业基础课(方向课) | 食品药品系 | 氯化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 线下 | 2 | 分析实验室 |
19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药品分类管理及药品说明书的解读、合理用药与药学咨询服务 | 线下 | 1 | 社会药房 |
20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线下 | 2 | 药理实验室 |
21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尼可刹米对抗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 | 线下 | 2 | 药理实验室 |
22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钙、镁的拮抗作用 | 线下 | 1 | 药理实验室 |
23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血压的影响 | 线下 | 2 | 药理实验室 |
24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 | 线下 | 1 | 药理实验室 |
25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肝素、华法林及枸橼酸钠的抗凝血实验 | 线下 | 1 | 药理实验室 |
26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 | 线下 | 1 | 药理实验室 |
27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氯丙嗪的安定作用 | 线下 | 1 | 药理实验室 |
28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地塞米松对大鼠足肿胀的抗炎作用 | 线下 | 1 | 药理实验室 |
29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和解救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30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药物急性毒性试验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31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给药途径对药物血药浓度的影响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32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多次给药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33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量效曲线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34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药物消除半衰期特性曲线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35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36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37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肾功能状态对药物浓度的影响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38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39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40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41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42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43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44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45 | 药理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巴比妥类药物作用比较 | 线上 | 0.5 | 虚拟仿真平台 |
46 | 药物化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药物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47 | 药物化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化学稳定性实验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48 | 药物化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合成苯妥英钠、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常见药物 | 线下 | 6 | 化学实验室 |
49 | 药物化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抗生素的合成、化学检验实验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50 | 药物分析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中国药典》的查阅 | 线下 | 1 | 分析实验室 |
51 | 药物分析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葡萄糖的比旋度测定 | 线下 | 1 | 分析实验室 |
52 | 药物分析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葡萄糖的杂质检查 | 线下 | 1 | 分析实验室 |
53 | 药物分析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HPLC法测定黄体酮注射液的含量 | 线下 | 2 | 分析实验室 |
54 | 药物分析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软胶囊的含量 | 线下 | 2 | 分析实验室 |
55 | 药物分析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注射剂的含量 | 线下 | 2 | 分析实验室 |
56 | 药物分析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 线下 | 2 | 分析实验室 |
57 | 药物分析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配位滴定法测定葡萄糖酸钙片的含量 | 线下 | 1 | 分析实验室 |
58 | 药剂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散剂的制备:硫酸阿托品散、冰硼散、脚气粉 | 线下 | 4 | 基础制剂实训室 |
59 | 药剂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颗粒剂的制备:头孢拉定颗粒 | 线下 | 4 | 基础制剂实训室 |
60 | 药剂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片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 线下 | 4 | 基础制剂实训室 |
61 | 药剂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溶出度的测定:碳酸氢钠片溶出度测定 | 线下 | 4 | 基础制剂实训室 |
62 | 药剂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复方碘口服液、糖浆剂、薄荷水 | 线下 | 4 | 基础制剂实训室 |
63 | 药剂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混悬剂液体药剂的制备:炉甘石洗剂、复方硫洗剂 | 线下 | 2 | 基础制剂实训室 |
64 | 药剂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10%葡萄糖注射液的制备 | 线下 | 2 | 基础制剂实训室 |
65 | 药剂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软膏剂的制备:地塞米松软膏、水杨酸乳膏 | 线下 | 2 | 基础制剂实训室 |
66 | 药剂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栓剂的制备 | 线下 | 2 | 基础制剂实训室 |
67 | 药剂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中药丸剂的制备:六味地黄丸、山楂丸 | 线下 | 4 | 基础制剂实训室 |
68 | 药事管理与法规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药师与执业药师网上报名 | 线下 | 1 | 授课教室 |
69 | 药事管理与法规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查询国家及当地基药目录、医保目录,查询药品标准,调查药品不良反应并填写报表 | 线下 | 2 | 授课教室 |
70 | 药事管理与法规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分析讨论药品标签、说明书,分析讨论违法药品广告 | 线下 | 1 | 授课教室 |
71 | 药事管理与法规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模拟某种药品注册申请,辨别药品通用名、商品名和商标 | 线下 | 2 | 授课教室 |
72 | 药事管理与法规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参观药品生产企业及体检GMP操作 | 线下 | 4 | 实训合作药厂 |
73 | 药事管理与法规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体验零售药店药品陈列操作 | 线下 | 2 | 模拟药房 |
74 | 天然药物化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金银花多糖的提取与分离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75 | 天然药物化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提取与分离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76 | 天然药物化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茜草中蒽醌苷元的提取与分离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77 | 天然药物化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红曲米中红曲黄酮的提取与分离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78 | 天然药物化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苦参中苦参碱的提取与分离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79 | 天然药物化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丁香中丁香酚提取与分离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80 | 天然药物化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三七中三七总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81 | 天然药物化学 | 专业核心课 | 食品药品系 | 樟木中樟脑的气相色谱制备分离 | 线下 | 2 | 化学实验室 |
(四)指导教师
1.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资格
每个实习基地需配备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学指导教师一名(可由主管教学的药学部主任承担);总带教一名(药师及以上职称);每个科室在班长指导下设专任指导教师一名(药师及以上职称);依据学生数量实施一对一方式带教,带教老师学历为大专以上且从事临床一线药师工作5年以上。
2.学校教师职业资格
学校主管实训的主任担任指导教师,并按学校实际情况指派实习管理专职教师2—4名,专职教师需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和临床药师工作经历,每个实习班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
指导教师应掌握护理先进技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经过中职教育教学培训、考核,胜任药师实习教学,并能够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及管理中职学生岗位实习;指导中职学生各类临床情境分析、反思及用药指导撰写;组织安排学生药学服务各项考核。
五、实习内容
见表2。
六、实习成果
学生在岗位实习结束时应提交岗位实习行业证明材料,须提交以下成果中的任一项:
(1)岗位实习总结报告一篇;
(2)实习期间形成的技术方案或药学相关论文;
(3)实习期间完成的各项药学作品,图示说明材料或音视频说明材料。
七、考核评价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核内容为基本药学知识及处方审核、用药指导等;技能考核内容为基本药品调剂技术及制剂技术,注重药师职业素养与知识、技能的融合。
(二)考核形式
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对职业素养及技能进行综合评价。
1.科室过程性评价
(1)实习生实习日志检查表(表3-3):实习日志检查以周为单位,每周一表,32周实习结束后装订成册。
表3-3 药剂专业实习日志检查表
姓名 学号 科室 实习周
日期 | 带教 老师 | 理论 知识 | 学习 内容 | 操作 技能 | 实习 内容 | 操作 次数 | 出勤 情况 | 体会 想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周小结:
|
带教老师检查记录:
带教老师: |
(2)实习生能力测评(表3-4):来自于平时各项药事活动中表现及撰写的药事体会、论文及作品等。
表3-4 药剂专业实习生能力测评表
姓名 学号 科室 成绩
项目 | 分值 | 评价指标 | 评价标准 | 评价等级 | 总分 |
A | B | C | D |
思想素养 | 40 | 专业思想 | 专业思想稳定,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 | 10 | 8 | 6 | 4 |
|
个人修养(语言、行为) | 语言文明,尊重关心病人,态度和蔼可亲 | 5 | 4 | 3 | 2 |
|
行为文明,仪表大方,举止端庄,着装整洁 | 5 | 4 | 3 | 2 |
|
人际沟通 | 尊重师长,与工作人员、同学关系融洽 | 10 | 8 | 6 | 4 |
|
学习态度 | 虚心好学,学习主动、积极、钻研 | 5 | 4 | 3 | 2 |
|
劳动纪律 | 遵守医院(企业)、学校各项制度,遵守组织纪律 | 5 | 4 | 3 | 2 |
|
服从安排,无迟到、早退,按规定请假 | 5 | 4 | 3 | 2 |
|
能力素养 | 60 | 观察能力 | 准确观察药品质量,及时发现问题 | 5 | 4 | 3 | 2 |
|
分析能力 | 独立正确地分析、判断处方合理性 | 5 | 4 | 3 | 2 |
|
学习能力 | 能及时提出问题并查阅有关资料指导实践 | 5 | 4 | 3 | 2 |
|
适应能力 | 能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如物品放置、规章制度等,较快进入工作角色 | 5 | 4 | 3 | 2 |
|
创新能力 | 具有评判性思维,运用循证药学思想及方法 | 10 | 8 | 6 | 4 |
|
表达能力 | 理解力;能正确理解单位、病人要求等 | 5 | 4 | 3 | 2 |
|
语言表达 | 准确明了,逻辑性强 | 5 | 4 | 3 | 2 |
|
用药指导 | 10 | 8 | 6 | 4 |
|
书写:用药指导书写正确、及时、完整 | 5 | 4 | 3 | 2 |
|
教师 日期
2.科室终结性评价:在科室实习结束前评价。
(1)理论考试:实习生在各科室实习结束前按照实习单位要求进行理论考试并且合格。
(2)操作考核:实习生在煎药工、收货验收、生产技术岗位实习结束前进行独立操作考核,要求考核合格。
(3)实习综合评价(表5)。
表7 药剂专业实习综合评价表
姓名 学号 科室 实习周 科室总成绩
操作考核项目
工作任务内容:1. 2. |
业务讲座内容:1. 2. |
完成药事作品:1. 2. |
自我评价:
|
科室评价:
|
考勤:全勤 迟到 早退 病假 旷课 差错记录:
|
成绩评定标准
理论考试成绩 (0.3) 操作考核成绩 (0.5) 综合能力测评 (0.2) |
实习总成绩: |
教师 日期
3.岗位实习总结报告:在32周实习完成后提交。
(三)考核组织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考核相关制度,明确考核内容、方法和要求,组织实习单位带教老师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实施,以实习单位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
八、实习管理
(一)管理制度
1.学校与行业责任
药剂专业岗位实习管理应是学校教学与临床教学组织的融合管理,实行长效管理机制(见图1)。教学医院(企业)由科教处(人力资源部)主管教学主任垂直管理至专业部门带教老师,制订实习单位实施性临床实习教学计划并进行实习教学督促。学校由食品药品系实训中心主任垂直管理至专任实习管理员,是学生实践见习与实习的主管机构,全面负责学生的见、实习安排,检查,实习档案管理工作。制订《实习带教管理条例》和《学生实习管理条例》,对学生进行带教和管理。学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检查和生活管理等。
图1 校-企管理网络


实行岗位实习管理协议:实行学生、院校、实习单位三方协议,要取得监护人知情同意书;小于16岁学生不能参加岗位实习。实习时每天工作时间小于8小时,每周小于40小时。
2.考勤与安全保险管理
(1)考勤:出勤情况累计记入实习鉴定中。分5等次:①优:无请假、迟到、早退;②良:迟到或早退不超过2次,病事假在3天以内;③中:迟到或早退达3次或病事假在4~7天;④合格:病事假在7天以上且补足实习时数;⑤不合格:迟到或早退达3次以上,或有旷工、离岗,病事假在7天以上未补足实习时数。
(2)安全保险:实习前由实习管理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学生在药事活动中,须严格遵守规定的职业安全细则、操作规程;部门负责人及部门带教老师负责学生职业安全监管工作,在医院(企业)现有条件下提供防护设备。明确安全隐患报告程序和时限:一旦受到化学物质损伤;乙类传染病艾滋病、乙肝、丙肝患者用过的尖锐器械损伤后或带伤接触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立即逐级报告,当事人伤后立即向带教老师及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向药学部、感染办(质检部)汇报。学生受到职业暴露后有义务接受医院(企业)有关部门追踪,对当事人做好保密工作。
(二)过程记录
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基本经历和指导情况通过实习日志、实习综合评价表及实习总结报告反映,考核结果以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记录,同时履行各级责任人签字制度。
实习结束时,每位学生必须将由实习单位带教老师签字的实习过程记录上交科室总带教老师存档。32周实习结束后,实习日志、实习综合评价表、实习总结报告,以及实习期间形成的技术方案或论文、作品等一起存入学习档案。
(三)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校院(企)应联合召开总结会议,交流改进及发展方向,可通过学生、临床及学校教师体会总结,对实习情况进行反思(如行业的实习岗位、学生管理、人员配备等),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利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