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药学(520301)
二、入学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最长时间不超过5年。
四、职业面向和职业证书
(一)职业面向
1.药学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面向基本情况表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A | 医药卫生大类(52) |
所属专业类(代码)B | 药学类(5203) |
对应行业(代码)C | 卫生(84) |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D | 药师(2-05-06-01) 医药商品购销员(4-01-05-02) 药物制剂工(6-12-03-00) |
主要岗位(群)或 技术(职业)领域举例E | 药学服务、药品质量检验、 药品购销、药物制剂生产 |
职业类证书举例F | 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证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员、药品购销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2.药学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不同领域发展,并在目标岗位、发展岗位和迁移岗位上构建职业发展路径,如表2所示。
表2药学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
岗位类型 | 岗位名称 |
目标岗位 | 医药商品购销;调剂药师;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 |
发展岗位 | 药品经营管理;药品生产管理 |
迁移岗位 | 药品营销;临床药师;药品研发 |
(二)职业证书
1.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表3所示。
表 3 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一览表
证书名称 | 颁证单位 | 建议等级 | 融通课程 |
药士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初级 |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 《药事管理法规》、《药剂学》 《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药师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初级 | 《生理学》、《生物化学》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 《药物分析》 《药事管理法规》、《药剂学》 《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执业药师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 | 《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 《药物分析》 《药事管理法规》、《药剂学》 《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医药商品购销员 | 人社第三方机构 | 中级 |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药事管理法规》 《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药品购销 | 上海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级 | 《药事管理法规》 《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药物制剂生产 |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中级 |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药事管理法规》、《药剂学》 |
药物检验员 | 人社第三方机构 | 中级 |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 《药物分析》、《药理学》 |
药物制剂工 | 人社第三方机构 | 中级 |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 《药事管理法规》、《药剂学》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卫生行业的药师、医药商品购销员等职业,能够从事药学服务、药品购销、药品生产和药品质量检验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Q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浓郁的民族自豪感。
Q2.具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崇尚法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Q3.具有积极主动的劳动观、爱岗敬业的精神。
Q4.具有博爱、奉献、慎独、严谨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尊重生命,诚实守信。
Q5.具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意识,热爱医药卫生事业。
Q6.具有尊重历史、传承创新的优良品质和传统美德。
Q7.具有良好的数字信息素养、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Q8.具有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Q9.具有自我管理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
Q10.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及信息素养。
Q11.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谐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2.知识
K1.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思想概论,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学习掌握“四史”内容;掌握基本法律制度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
K2.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K3.掌握人体解剖结构、生理特点。
K4.掌握常见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K5.掌握常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K6.掌握典型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
K7.掌握常见药物制剂的生产与检验方法。
K8.掌握常见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K9.掌握常见药物质量的监测方法。
K10.掌握天然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鉴别。
K11.掌握常见疾病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选择和不良反应。
K12.掌握药品储存、运输和药事管理法规知识。
K13.熟悉药品经营机构的运营管理、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服务文化。
K14.熟悉药品生产、检验流程和管理办法
K15.熟悉医药信息检索与收集、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
K16.了解药品研发的流程和方法。
K17.了解常见疾病的养生保健等知识。
3.能力
A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A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A3.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A4.具有药品调剂、用药交代和药学监护的能力;
A5.具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能力;
A6.具有药品采购、库存养护能力;
A7.具有具有科学普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知识的能力;
A8.具有药品生产、质量控制能力;
A9.具有统计各类信息、预判市场行情的能力;
A10.具有一定的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和安全风险防范的能力;
A11.具有一定协助药品研发的能力。
A12.具有对常见疾病开展生活指导的能力。
A13.具有利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三)培养模式
按照“基础桥梁在学院→专业学习在基地→志愿活动在团委→岗位实习在企业”的思路,探索“学校企业双线并行,国家行业校训育人,全程全员全方全景”的“一体双线、三维四全”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学生学习在学校、基地、岗位实习在企业,归口全程管理(见图1)。

图1 “一体双线,三维四全”的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四)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表4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岗位/技术(职业)领域 | 典型工作任务 | 职业能力 | 技能与相关知识要求 | 支撑课程/ 学习领域 | 相关赛项 |
药学服务 | 1.处方审核; 2.用药指导与宣教; 3.药学专业信息化服务。 | 1.处方审核能力; 2.用药指导与宣教能力; 3.药学专业信息化服务能力。 | 1.能解读药品说明书,能进行处方审核、药品调剂、用药指导; 2.具备洁净度观念,能审核静脉输液处方,能独立完成配置; 3.能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用药管理,能开展合理用药宣教等药学服务; 4.具有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能按照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依法执业; 5.能利用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供药学专业服务的能力。 | 1.药理学 2.临床药物治疗学 3.药事管理与法规 4.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5.中医药概论 6.药剂学 7.中成药 8.营养与膳食 9.养生保健技术 10.药学导论与职业素养 | 1.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药学技能大赛) 2.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药学技能大赛) 3.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药学技能大赛) |
药品购销 | 1.药品推介; 2.药品营销; 3.药品保养。 | 1.药品推荐、介绍能力; 2.药品营销能力; 3.药品保管养护能力。 | 1.能看懂常用药品英文名,能根据常见疾病知识指导合理用药及药物的联合应用; 2.能介绍药物的体内过程特点,能介绍新上市品种的特点、进行同类药的比较; 3.能设计调研提纲,完成抽样调查工作,能对调查资料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报告; 4.能制订促销计划,会应用各种促销技巧; 5.能分清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毒性药品、戒毒药品及特殊管理要求; 6.能运用特殊保管方法保管药品; 7.能分清重点养护的药品类别,能按规定对重点养护的药品进行养护,建立档案; 8.能合理设置安全库存,确定库存高低限。 | 1.药理学 2.临床药物治疗学 3.药事管理与法规 4.药品流通与营销 5.医药电子商务 6.人际沟通 7.药学导论与职业素养 | 1.江西省“振兴杯”医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中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医药商品购销员) |
药物制剂生产 | 1.药物制剂生产计划制定与执行; 2.药物制剂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 3.药物制剂质量控制。 | 1.生产工艺操作能力; 2.设备操作和维护能力; 3.质量控制与合规能力。 | 1.能阐释药物制剂的工艺原理,能够准确执行各个生产环节的操作步骤; 2.能根据不同类型药物制剂的特点,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生产设备制备不同剂型的药剂。 3.能根据药物制剂生产所使用的设备原理、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要求,解决常见药剂生产问题和设备故障。 4.能理解药物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具备质量控制的基本技能,包括抽样检测、质量分析和记录等,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法规要求。 5.能根据药品生产的GMP法规要求,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 | 1.药物制剂设备 2.药剂学 3.药事管理与法规 | 1.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药品生产) 2.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药品生产) |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根据教育部最新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落实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专业简介》要求,明确课程性质与属性分类;服务学生职业能力与个性化发展,设置个性选修课程。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职业能力主线、项目任务载体”的建设思路,着力建设基于工作岗位能力的工作过程的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基于价值引导的情景化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对接医药产业和健康产业新业态,根据专业面向的特定服务领域,深入分析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融入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新工艺及新质生产力要求,建设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图2)

图2 “岗课赛证融通”的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公共基础课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
本专业将思想政治理论、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数学、物理、外语、国家安全教育、信息技术、艺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救护技术等列为必修课程或限定选修课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必修不少于34.5学分;限定选修不少于10.5学分,其中德育不少于2分、体育不少于2.5分、美育不少于2分、就业、创业与创新教育不少于1分、安全教育不少于2分;个性选修不少于6学分,其中劳动教育不少于1学分,就业、创业与创新教育不少于2学分、心理健康教育不少于1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并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起到重要作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按课程教学内容由思想政治部、公共文化部和相关职能部门(教务科、学生工作科、实习就业科、保卫科、实验实训中心、心理健康中心等)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专业拓展课程
修满不少于20学分;其中,限选课修满6学分,个选课修满不少于14学分。
限选课包括:药学导论与职业素养、医药职业道德、医药发展史、卫生职业英语、医药文献检索、数理统计、天然药物学、中成药、药品流通与营销、人际沟通、医药电子商务、营养与膳食、养生保健技术、药物制剂设备、生物药物概论等课程。个选课包括就业创业指导、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Ⅱ等课程。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在校内外进行药品分类摆放、储存保管、审方调剂、药品制剂生产、质量检验等综合实训,包括单项技能实训、综合能力实训、生产性实训等;在卫生、医药制造业的医疗机构、制药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进行药品调剂、静脉药物配置、库房管理、用药指导、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与管理、药品零售实习,包括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实践性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应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具体情况如表18所示。
表18 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实践类型 |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开设学期 |
课 程 教 学 | 集中 实践 |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 军训 | 2 | 112 | 1 |
体育 | 1 | 27 | 1、3 |
大学生体质健康 | 1.5 | 18 | 1、2、4 |
传统体育 | 2.5 | 81 | 1—4 |
岗位实习 | 实习就业岗前教育 | 1 | 12 | 4 |
毕业实习(岗位实习)与毕业设计 | 32 | 972 | 4—6 |
专业拓展个选课程 | 就业创业指导 | 1 | 12 | 6 |
专业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 | 12 | 12周 | 6 |
课程 实践 | 公共基础课程 | 8.2 | 147 | 1—4 |
专业课程 | 15.6 | 280 | 1—4 |
第二课堂 | 劳动教育,就业、创业与创新教育:日常生活劳动、公益服务性劳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周”、劳动实践项目;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职业技能(学科)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PRETCO、CET-4、6等级证书项目,CCT、NCRE等级证书项目等。 |
2.岗位实习(毕业实习)
实习教学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2021年修订)和教育部制订的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标准。毕业实习时间为8个月(32周),主要形式为岗位实习,是指完成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具备一定实践岗位工作能力的学生,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辅助或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进一步提高从事实际工作的技术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实习场所基本要求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能提供调剂药师、药品购销、药品生产和药品检验等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制订本专业岗位实习教学大纲,明确实习教学目标、时间安排、岗位和学习内容、要求等。毕业实习前,各专业需开设专业必修课《实习就业岗前教育》。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产业导师“双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考核如表19所示。
表19 毕业实习(岗位实习)课程开设情况表
课程 类型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教学要求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教学 单位 | 教学 形式 | 考核 形式 |
专业 必修 课 | 1 | 实习就业岗前教育 | 12 | 1 | 4 | 食品药品系 | B | K |
2 |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 972 | 32 | 4-6 | C | K |
学生实习考核纳入学业评价,考核成绩作为毕业的重要依据。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考核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3.毕业设计/考核
毕业实习期间,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任选下列一项完成毕业设计:
1.结合岗位实习撰写系统的专业实习总结,不少于1500字。
2.结合专业实习期间参与的工作项目或案例,撰写工作项目报告1篇或案例分析报告1篇。
毕业设计/考核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四)就业、创业与创新教育
就业、创业与创新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包括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就业、创业与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的基本方法,提高应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业、创业与创新理论教育模块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1门,修满1学分;限选课修满不少于1学分;个选课修满不少于1学分。
就业、创业与创新实践教育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实习就业岗前教育》《岗位实习(毕业实习)》、专业选修课《就业创业指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培训》《专业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由各系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职业技能(学科)竞赛、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PRETCO、CET-4、6等级证书,CCT、NCRE等级证书或发表学术论文等成果,均列入第二课堂管理,如表20所示。
表20 就业、创业与创新教育计划表
教育 模块 | 课程 类别 | 课程 数量 | 课程名称 | 学分(修学) 要求 | 教学单位 |
理论 | 必修 | 1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Ⅰ | 1 | 实习就业科 |
限选 | 2 | 创新创业教育 | 1 | 团委 |
个选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Ⅱ、Ⅱ类通识教育课 | ≥2 | 教务科 |
实践 | 必修 | 2 | 实习就业岗前教育,岗位实习(毕业实习) | ≥32.5 |
教学系 |
限选 | 3 | 专业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培训 | ≥6 |
第 二 课 堂 |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考核 合格 |
职业技能(学科)竞赛 |
个选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PRETCO、CET-4、6等级证书 |
CCT、NCRE等级证书 |
发表学术论文等成果 |
学生应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就业、创业与创新理论教育模块和实践教育模块课程学习,规定成绩合格、修满规定学分(必修不少于33.5学分,限选不少于7学分,个选不少于2学分),方可毕业。
(五)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行学分制管理;要探索具有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不断完善理论、实践教育体系,制订劳动教育具体清单;要突出技能性,强调知行合一,注重教育实效,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学校劳动教育具体清单包括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部分。理论教育清单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1门,修满2学分;限选课修满0.5学分;个选课修满2学分。实践教育清单包括:日常生活劳动项目必修,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志愿服务)项目限选,社会实践、“劳动周”等劳动实践项目个选,均列入第二课堂管理,由各系完成教学任务,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要把劳动安全教育与管理作为组织实施的必要内容,强化劳动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Ⅱ类通识教育课主要强化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日常生活劳动项目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生活,增强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要注重组织学生运用专业技能参加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志愿服务)项目,时间不少于3周;社会实践、“劳动周”等劳动实践项目中,要组织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等多种形式活动。就业、创业与创新教育的学分合并认定为劳动教育学分,第二课堂学习纳入劳动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实习指导;要特别注重依托实习实训,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接受教育;要鼓励学生积极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如表21所示。
表21 劳动教育具体清单(计划表)
教育 模块 | 课程类别 | 课程 数量 | 课程名称 | 学分(修学)要求 | 教学单位 |
理论 | 必修 | 1 | 劳动教育 | 2 | 教务科 |
限选 | 1 | 实验室安全教育 | 0.5 | 实验实训中心 |
个选 | Ⅱ类通识教育课 | ≥1 | 教务科 |
实践 | 必修 | 第二 课堂 | 日常生活劳动 | 考核 合格 | 教学系 |
限选 | 公益服务性劳动(志愿服务) |
个选 | 社会实践 |
“劳动周”活动 |
其他劳动实践项目 |
创新 创业 | 就业、创业与创新教育学分(必修修满34学分,限选修满14学分,个选修满2学分) 合并认定为劳动教育学分,第二课堂学习纳入劳动教育。 |
学生应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劳动教育清单项目,规定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必修修满36学分,限选修满14.5学分,个选修满2学分;含就业、创业与创新教育学分),方可毕业。
(六)第二课堂
第1-4学期必修,每学期不少于2学分,合计不少于8学分。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作用,服务学生发展需求和素质提升,使第二课堂成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行学分制管理。根据《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制订本专业第二课堂教学安排与考核计划表,详见附件4。
学生按要求完成第二课堂素质教育项目,综合考核合格,方可毕业,如表22所示。
表22 第二课堂考核计划表
学期考核 要求与评分 | 完成必修项目, 积分30分及以上 | 完成必修项目, 积分50分及以上 | 完成必修项目, 积分80分及以上 |
考核等次 | 合格 | 良好 | 优秀 |
对第二课堂学期考核不合格的学生,重修要求是下一学期的选修项目积分不少于30分。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学时与学分
需修读总学时不少于2761 ,总学分为159。
(二)教学周安排
学生在校总时间为120周,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具体安排如表23所示。
表23 教学周安排表
学年学期 (教学周数) | 教学周次 |
1 | 2-3 | 4 | 5-8 | 9-13 | 14-16 | 17-19 | 20 | 21-24 | 25-28 |
第 1 学 年 | 第1 学期 (20周) | ※ 入学 教育 | ※ 军 训 | 集中理实教学16周(含认识实习) | 考 试 | 寒 假 |
|
第2 学期 (20周) | ※ 开 学 劳 动 教 育 | 集中理实教学18周(含认识实习) | 暑假 |
第 2 学 年 | 第3 学期 (20周) | 集中理实教学18周(含认识实习) | 寒 假 |
|
第4 学期 (28周) | 集中理实教学12周 | ※实习就业 岗前培训 (含考试)3周 | ※岗位实习 (毕业实习)12周 |
第 3 学 年 | 第5 学期 (24周) | ※岗位实习(毕业实习):24周 |
|
第6 学期 (8周) | ※岗位实习 (毕业实习) 4周 | ※毕业设计/考核与就业创业指导1周 ※专业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3周 |
|
备注 | ※表示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总计:53周 |
|
|
|
|
|
|
|
|
|
|
|
|
(三)教学进程安排
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件1,课程设置有关比例如表24所示。
表24 课程设置结构表
课程类型 | 开设数量(门) | 学分 | 学时 |
总数 | 理论 | 实践 |
学分 | 占比 | 总数 | 占比 | 实践 | 占比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 | 26 | 34.5 | 21.70% | 526 | 19.05% | 379 | 147 | 5.32% |
限选课 | 13 | 11.5 | 7.23% | 245 | 8.87% | 151 | 94 | 3.40% |
个选课 | 10 | 1.0 | 0.63% | 96 | 3.48% | 4 | 12 | 0.43% |
合 计 | 49 | 47.0 | 29.56% | 867 | 31.40% | 534 | 253 | 9.16% |
专业课 | 基础课 | 必修课 | 7 | 17.0 | 10.69% | 285 | 10.32% | 186 | 99 | 3.59% |
限选课 | 2 | 2.0 | 1.26% | 36 | 1.30% | 26 | 10 | 0.36% |
个选课 | 0 | 0.0 | 0.00% | 0 | 0.00% | 0 | 0 | 0.00% |
核心课 | 必修课 | 10 | 32.0 | 20.13% | 552 | 19.99% | 417 | 135 | 4.89% |
拓展课 | 限选课 | 6 | 6.0 | 3.77% | 105 | 3.80% | 74 | 31 | 1.12% |
个选课 | 2 | 14.0 | 8.81% | 12 | 0.43% | 2 | 10 | 0.36% |
合 计 | 27 | 71.0 | 44.65% | 990 | 35.86% | 705 | 285 | 10.32% |
岗位实习 | 实习就业岗前教育 | 1 | 1.0 | 0.63% | 12 | 0.43% | 0 | 12 | 0.43% |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 1 | 32.0 | 20.13% | 972 | 35.20% | 0 | 972 | 35.20% |
合 计 | 2 | 33.0 | 20.75% | 984 | 35.64% | 0 | 984 | 35.64% |
总计 | 78 | 159.0 | 2761 | 1239 | 1522 | 55.12% |
选修课 | 限选课 | 21 | 19.5 | 12.26% | 386 | 13.98% | 251 | 135 | 4.89% |
个选课 | 12 | 15.0 | 9.43% | 108 | 3.91% | 6 | 22 | 0.80% |
合 计 | 33 | 34.5 | 21.70% | 494 | 17.89% | 257 | 157 | 5.69% |
|
|
|
|
|
|
|
|
|
|
|
备注:①本表统计学生需修读课程情况;②相同名称课程在不同学期开课,每学期均单独计算;③“第二课堂”归类公共基础个选课,按课程考核,进行学分管理。
八、师资队伍
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
(一)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18: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为60%,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0%,专任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如表25所示。
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立定期开展专业(学科)教研机制。
表25 药学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
结构分类 | 比例(%) |
职称结构 | 教授 | 10~20 |
副教授 | 20~30 |
讲师 | 40~50 |
助教 | 10~20 |
年龄结构 | <30岁 | 10~20 |
30-39岁 | 35~45 |
40-49 | 30~45 |
≥50 | 5~15 |
学历结构 | 博士研究生 | ≥15 |
硕士研究生 | ≥70 |
大学本科 | 10 |
双师型教师 | 不低于80 |
(二)专业带头人
本专业带头人为高级职称,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医药卫生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主持专业建设、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在本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
(三)专任教师(含行政兼课教师)
本专业专任教师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过渡期除外),具有药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学科)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新要求,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锻炼,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四)外聘兼职(兼课)教师
主要从本专业相关行业企业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中聘任,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根据需要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建立专门针对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应建立专门针对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
九、教学条件
(一)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所需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配备黑(白)板、希沃智能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能够实现线上、线下课堂同步实施,课堂实景回放,满足学生多课堂、多地点学习,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场所符合面积、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条件要求,实验、实训设施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能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各专业实训室应根据专业教学标准配置设备,具体设备配置可参考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明确承担的课程教学与实训任务、实验实训室数量和设备总值。实验、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鼓励在实训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前沿信息技术。校内实训室配置要求见表26所示。
表26 校内实训室配置要求一览表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设施设备 | 主要实训项目 | 工位数 |
1 | 化学实验室 | 配备超声波清洗仪4台、离心机4台、恒温水浴装置24台、旋转蒸发仪4台、熔点测定仪等设备 | 1.萃取与洗涤 2.工业酒精的常压蒸馏 3.醇和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4.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的定性鉴别 | 50 |
2 | 分析实验室 | 配备电子天平24台、移液管200根、滴定管200根等,紫外分光光仪4台、红外光谱仪1台,高效液相色谱5台,气相色谱仪1台 | 1.苯酚与Fe³+的显色反应与物理常数测定 2.如玄明粉中重金属限量测定 3.阿司匹林片中水分测定(费休氏法) 4.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 5.蛋白质与氨基酸显色反应 | 50 |
3 | 制剂实训室 | 配备碾钵30套,药典筛6套、粉碎机6台,制粒设备、压片机5台、胶囊填充板30套、滴丸机1台、颗粒包装机1台、铝塑包装机1台等设备 | 1.复方碘溶液的制备 2.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液体制剂制备; 3.乳剂的制备 4.混悬剂的制备 5.软膏剂与乳膏剂的制备 6.栓剂的制备 7.注射用冻干制剂制备的仿真软件操作 | 50 |
4 | 仪器分析实训室 | 配备旋光仪、脆碎度检查仪、溶出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 | 1.葡萄糖注射液旋光度测定 2.维生素C片的脆碎度测定 3.维生素C溶出度测定 4.氧化铝活度测定与混合染料分离 5.阿司匹林片剂含量均匀度测定 6.乙醇残留测定 | 50 |
5 | 模拟药房 | 主要包含配备药用冰箱、计算机、药架、 | 1.药品分类与陈列管理实训 2.药学服务技能实训 3.处方调剂与审核实训 4.药品经营与管理实训 | 50 |
6 | 模拟药厂 | 配备压片机、制粒机、粉碎机、混合机、制丸机、制水机、脆碎度仪、溶出仪等 | 1.GMP规范操作 2.六味地黄丸的制备 3.维生素C片的制备 | 50 |
7 | 模拟静脉配置中心
| 配备电脑主要包含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温湿度计等设备。 | 1.静脉配置流程 2.超净台和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3.审方操作 | 50 |
8 | 机能实训室
| 配备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磅秤、天平、热板测痛仪等 | 1.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血压的影响 2.呋塞米对兔尿量的影响 3.有机磷中毒及解救 4.硫酸镁中毒及解救 5.双氯芬酸钠的镇痛作用 | 50 |
9 | 药学虚拟仿真实训室 | 药剂学虚拟仿真平台采用“专业图形工作站”的显示方式,50张椅子、展示系统、展示设备等 | 1.压片机的拆解 2.喷雾干燥机的拆解 3.葡萄糖注射剂生产流程 | 50 |
3.实习场所基本要求
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见表27),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包括医疗机构、经营企业和生产企业,能够提供药品调剂、药品购销和药品生产等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能够配备数量多于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单位应安排有超过3年以上实践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表 27 药学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配置与要求
序号 | 实训类型 | 主要基地名称 | 级别/规模 | 实习实训岗位及内容 |
1 |
医疗机构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三甲 | 调剂药师 |
2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三甲 | 调剂药师 |
3 | 江西省人民医院 | 三甲 | 调剂药师 |
4 |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 三甲 | 调剂药师 |
5 | 江西省中医院 | 三甲 | 调剂药师 |
6 | 南昌市第一医院 | 三甲 | 调剂药师 |
7 | 生产企业 | 华润江中制药 | 大型企业 | 药物制剂工 |
8 | 杭州奥泰医院有限公司 | 中型企业 | 药物制剂工 |
9 | 经营企业 | 益丰大药店有限公司 | 大型企业 | 医药购销 |
10 | 康佰家医药有限公司 | 中型企业 | 医药购销 |
11 | 大森林医药有限公司 | 中型企业 | 医药购销 |
4.产教融合共同体
牵头或积极参与药品生产和经营等联盟、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等,通过将产业界的实际需求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构建一个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促进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对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升,还能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积极推广和深化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为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二)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教材管理的政策规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选好用好教材。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组成的教材选用委员会,负责教材选用工作;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选用符合区域和学校实际的规范教材,其中必须使用国家统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重点教材,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优先使用国家、省级规划教材、全国百强出版社教材;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根据本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实际需要,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课证融通的课程,选用的教材统一进行备案。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医药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等;药品生产专业操作技术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具体见表28);五种以上专业学术期刊(具体见表29)。
表28 药学专业图书配备一览表(选样)
序号 | 图书文献名称 | 主编 | 出处或刊号 |
1 | 常见疾病临床药物应用指南 | 张晓坚 | ISBN:9787534969010 |
2 | 常见疾病谱用药速查速用手册 | 康震 | ISBN:9787122193841 |
3 | 常用药物临床特点与合理应用 | 李彤 | ISBN:9787523506516 |
4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与实践 | 刘晶 | ISBN:9787568083836 |
5 | 老年人合理用药 | 吴国忠 | ISBN:9787309115888 |
6 | 临床药理与药物治疗应用 | 夏海清 | ISBN:9787539071046 |
7 | 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检测技术与应用 | 周文 | ISBN:9787111730774 |
8 | 临床疾病概要 | 刘洋、刘铁英 | ISBN:9787568043090 |
9 | 现代药品经营与药品安全治理研究 | 赵文姣 | ISBN:9787507767841 |
10 | 药物分子设计 | 梁建华 | ISBN: 9787576330908 |
表 29 药学专业图书文献配备一览表(选样)
序号 | 分类 | 图书名称 | 用途 | 备注 |
1 |
工具书 | 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 | 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 | 9787535775580 |
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 | 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 | 9787521425697 |
2 |
专业期刊 | 《中国药物警戒》 | 教科研学习 | ISSN: 1672-8629 CN:11-5219/R |
《药物评价研究》 | 教科研学习 | ISSN: 1674-6376 CN:12-1409/R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 教科研学习 | ISSN:1673-713X CN:11-5512/R |
《中国药房》 | 教科研学习 | ISSN:1001-0408 CN :50-1055/R |
3 |
法律法规、行业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 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 |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39391.htm |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 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 | https://www.samr.gov.cn/zw/zfxxgk/fdzdgknr/fgs/art/2023/art_65070d0ee03a4109ac831ee7b3cee51c.html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 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 | https://www.samr.gov.cn/zw/zfxxgk/fdzdgknr/bgt/art/2023/art_bc07ffdb7a1c4e46be371ac5a4a65f9c.html |
高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教学标准 | 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 | http://www.moe.gov.cn/s78/A07/zcs_ztzl/2017_zt06/17zt06_bznr/bznr_zyjyzyjxbz/gdzyjy_zk/zk_yywsdl/yywsdl_yxl/202502/P020250207533553493396.pdf |
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技能等 级标准 | 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 | https://www.osta.org.cn/skillStandard |
4 | 技能大赛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药学技能赛项规程 |
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 | http://www.chinaskills-jsw .org/_img/2021/06/04/20210 604084833324.pdf |
5 | 拓展阅读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 | 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 |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09/19/content_5323459.htm |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完善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教学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具体见表30)。
表30 药学专业数字教学资源一览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网址 |
1 | 药理学 | https://mooc2-ans.chaoxing.com/mooc2-ans/mycourse/tch?courseid=238376928&clazzid=111913608&cpi=235084954&enc=f148817544cff739805c8a66ca97c8dc&t=1757388644104&pageHeader=-1&v=2&hideHead=0 |
2 | 药物化学 | https://mooc1.chaoxing.com/mooc-ans/mycourse/teachercourse?moocId=255111499&clazzid=127116177&edit=true&v=0&cpi=343536240&pageHeader=-1&needVirtualApproved=0&mooc2HideHead=0 |
3 | 药剂学 | 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55115689.html |
4 | 药物分析 | 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55103156.html |
5 | 天然药物化学 | https://mooc1-api.chaoxing.com/teachingClassPhoneManage/phone/toParticipateCls?inviteCode=27022900 |
6 | 临床药物治疗学 | https://mooc2-ans.chaoxing.com/mooc2-ans/mycourse/tch?courseid=232615828&clazzid=127403378&cpi=235084954&enc=a75c7cf7e35bf053c4cb8eb66364fcb8&t=1757388672226&pageHeader=-1&v=2&hideHead=0 |
7 | 药事管理法规 | 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45840743.html |
8 |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https://mooc2-ans.chaoxing.com/mooc2-ans/mycourse/tch?courseid=250198578&clazzid=115442237&cpi=343536240&enc=0b5b10480be50ff5a6fd89ee767f5c8f&t=1757392408572&pageHeader=-1&v=2&hideHead=0 |
十、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模式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实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模式。利用寒暑假、集中实习及毕业实习,组织学生到医药企业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实习期间聘请校内外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在医药企业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服务与管理的实践能力。
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就业、创业与创新教育,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办好职业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建设集教学、培训考证、竞赛、科普、服务等于一体的资源库,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图3)。
(二)教学方法
积极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专题教学思想讨论与研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明确组织方式,针对课程内容要求,通过运用“专业岗位为导向、能力实训为牵引、情景教学为基础和问题引导为动力”等课程范型,注重采取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现场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积极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教学实践训练、社会实践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实践训练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角色扮演教学、分组协作学习等方法来组织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发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充分利用线上学习资源,课前和课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中利用小组讨论、问题抢答、闯关游戏等解决焦点问题、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2.积极开展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开展校内情境教学、校外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校内校外结合。校内24小时开放实训基地助力学生实践训练;学生课外活动与药学服务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药学技能大赛、医药商品购销员竞赛和科普知识竞赛等各种竞赛活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图3“线上线下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十一、学习评价
(一)学习评价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实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过程可控,综合考查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素养发展净效应,实现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
1.改进结果评价。一是鼓励教师改革考试方法,运用开卷、面试、口试、小论文、作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二是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明确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原则上纯实训课程平时成绩应为100%,专业必修课程平时成绩占比不低于60%,公共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平时成绩占比应不低于50%。
2.强化过程评价。根据课程特点,实践性强或能产生使用价值作品的课程,例如、药物制剂技术、临床药物治疗学等课程,应采用实践过程评价、实践作品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其他课程应鼓励采取作业、提问、口试、小测验、小论文、小设计、期中考试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
3.探索增值评价。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的出勤、作业、提问等各种学习情况做出总体和个体的评价,收集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内不同时间点上的素养发展表现的评价数据,基于学生自身素养发展表现的纵向比较,并考虑其他不受学校或教师控制的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如学生的原有成绩水平、人口学因素、家庭背景信息以及学校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使用多水平模型等方法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上述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与学校或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分离开来,追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业上的变化,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课程教学反馈机制,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鼓励多元主体评价。课程评价应改变教师单一主体的评价方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企业导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主体。
(二)教学考核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考核采取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考核方式采取提问、观察、问卷调查、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综合测评等方法,线上线下评价相结合。
严格落实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加大过程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和在线学习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认真负责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职业安全、药患交流、人文关怀、团队合作等的职业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改进学习过程管理与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过程性评价包括测验、观察记录、查阅实习手册等,结果性评价包括课程结束考试和毕业综合考试等。
强化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考核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注意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有教师和学生参与,也要注意吸收家长和行业企业参与,校内外评价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与学业考核结合。最终形成“行业—学生—学校—社会”参与的多元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学生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家长问卷等调查和第三方机构评价等 形式,建立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见图4。

图4学习质量评价模式示意图
十二、质量管理
(一)制定质量监控机制
建立药学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药学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专业调研、毕业设计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诊断与改进 PDCA 循环如下图5所示。

图5 专业诊断与改进PDCA循环图
(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等教研活动。
(三)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
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开展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措施,为下一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四)建立专业人才质量检查循环机制
建立“一年小循环,三年大循环”的质量检查机制,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诊断与改进措施,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三、毕业要求
为贯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要求,持续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和实际情况,制定本专业学生毕业标准。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1.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医卫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2.具有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理念,主动获取新知识、新技术,不断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
3.在校学习期间综合素质达到学生发展标准要求。
4.无未撤销违纪处分。
5.诚实守信,按时交清学费,及时归还公物。
(二)身体素质
1.体质健康测试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因病或残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须向学院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
2.心理健康评价达标。
(三)学业成绩
1.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成绩合格。
2.专业技能综合实训(专业技能抽查)考核合格
3.学分
(1)学分认定:按人才培养方案修完所有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综合实训课程,并取得159学分,选修课(含公共基础选修课程和第二课堂)不低于34.5学分,方可毕业。
(2)学分转换:j在校期间如获得一项药学相关等级证书(中级)等级证书,获得其中一项证书认定学分1分。k若获得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国赛三等奖及以上成绩的计第二课堂2学分、4学分,在校期间最多累计4学分。l若达到相应的外语等级水平,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计第二课堂4学分。m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以上证书,可免考《信息技术》,认定学分4分。
十四、参考文献
[1]药学专业教学标准(教育部2025年2月).
[2]《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价实施方案(2025-2030年)》(教督〔2025〕1号).
[3]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
[4]《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教职成〔2021〕2 号).
[5]《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价实施方案(2025-2030年)》(教督〔2025〕1号).
[6]《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
[7]《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
[8]《高等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1年).
[9]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务院2018年1月20日).
[10]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务院2020年第30号).
[11]国务院《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2021年第30号).
[12]教育部等八部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21〕4号.
[13]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岗位实习标准》教职成厅函〔2016〕29号.
十五、附录
1.2023级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