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研讨学习活动记录
(公共文化部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组 第八周)
一、时间:2023年4月11日星期二下午15:00—16:10
二、地点:山下校区教师楼B1栋二楼212教室
三、参加人员:
(一)主持:王艳华
(二)校领导:
(三)专任教师:应到人6,实到6人,缺席0人
(四)行政兼课教师:应到12人,实到9人,请假3人
(五)外聘教师:实到X人
签到情况表附后
四、课程思政研讨(14:30—15:15)
(一)课程题目:《高等数学》第二章 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
(二)主讲:刘丽霞
(三)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案、课件等详见网络课程
(四)活动照片
(五)研讨内容
1.设定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根据高等数学课程的整体内容,我将本节的知识目标设置为1、正确理解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了解无穷小量的性质。
2、掌握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3、能理解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情,将素质目标设置为能够1.能够喜欢上数学、发现数学中的一些乐趣、2.将一些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3.在实际生活中,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并能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再用数学的工具和方法加以解决。根据本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把能力目标设置为发展学科专业知识能力、能运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函数极限问题
2.设定教学重难点合理性:针对学生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者对以后的学习作为铺垫的知识点,把它们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3.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的有效性:在讲到教学重点时,进行重复等等讲解知识,来巩固重点知识的记忆;在化解教学难点时首先是以例题讲解的方式,接着通过练习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再通过多个常见易懂的例题进行讲解加深对难点理解,最后以课堂回顾的方式进行巩固
4.教学过程完整性、合理性: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导入,引出教学目标,重难点,再根据本节的各个知识点难易度,进行时间分配,最后进行总结与随堂练习
5.课程思政:古语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从无穷大概念中,我们理解到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我们要注重学习方法,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尽量多的学习知识。借助无穷大概念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埋下一颗终身学习的种子,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正确处世观点。
6.学生岗位工作对本课内容的应用: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7.课程反思:1)教学课件可以多加些图片、色彩等等。
2)课堂思政融入的较为生硬,可以考虑如何将课堂思政更好的融入课堂。
五、课程思政案例学习(15:15—16:00)
(一)主题:海南大学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细胞生物学》
(二)主讲:刘丽霞
(三)案例内容:详见链接https://xhsz.news.cn/curriculum/detail/983
(四)活动照片
(五)研讨内容
1. 案例内容:
教学内容;课程导入
细胞凋亡定义、过程、特征和研究史
知识拓展——模式生物
细胸凋零的意义
知识拓展一一凋亡细胞吞噬清除机制
程序性坏死定义、特征及类型
知识拓展一一细胞自噬
课程总结
教学目标;构建程序性死亡的知识框架,积极反映本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有意识加强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使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思想政治的指导同向而行,建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和弘扬科学家精神。
教学对象;本科生
案例特色与亮点:
2.完美地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
(一) 弘扬科学家精神
通过了解那些为研究技术进步而不断进取的专家学者,弘扬他们的治学和科学精神例如,本课程在两处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他们的成就。一处是在介绍细胞凋亡发现和研究历史。从 1885 年德国生物学家 Flemming 描述过卵巢滤泡细胞的凋亡形态特征:到 1965 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 JKerr 观察大鼠干细胞凋亡并在 1972 年将这一现象命名为细胞凋亡;随后三位学者 S.Brenner、J.Sulston 和 R Horvitz 发现控制细胞凋亡的关键基因,并由此获得了 200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的解析奠定基础。第二处是在介绍以线虫作为模式生物的研究。2002 年 Brenner,Horvitz 和 Sulston 三位学者关于器官发育遗传调控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2006 年Andrew Z.Fire 和 Craig C. Mello 两位学者在 RNA 干扰-RNA 双链引起的基因沉默方面的研究:2008 年 Martin Chalfie 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
(二) 生物医学伦理和生命教育
通过提问“为什么用线虫作为实验模型”,以及“以线虫为模式生物的科学研究有哪些两个问题,引出关于实验动物的话题,适时进行生物医学伦理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线虫作为模式生物,与酵母、果蝇、斑马鱼、小鼠等一起,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世界实验动物日",即每年的 4 月 24 日,1979 年由英国的反活体解剖协会发起的重要实验动物保护节日,呼吁人类减少和停止不必要的动物实验。引导学生在开启真理的征途上,敬畏生命,关怀生命和热爱生命。
(三) 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教育
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教育
爱国情怀离不开的文化自信。没有对国家的深度认同感,难言爱国情怀。因此在教学中,特别重视收集中国科学家的重要贡献,传播文化自信,将爱国情怀和科技强国的观念港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以国家和民族需要为研究导向,在科学报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实现个人、事业、国家的完美融合。
细胞命运与调控、细胞损伤与治疗、细胞衰老及自噬等方面研究成为国际科研热点。
2. 学习借鉴要点:学习如何将课堂思政完美的融入课程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