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研讨学习活动记录
(公共文化部 创新创业教育、体育Ⅱ课程教学组 第六周)
一、时间:2023年3月28日星期二下午13:30—15:30
二、地点:山下校区教师楼B1栋二楼212教室
三、参加人员:
(一)主持:熊新华
(二)校领导:
(三)专任教师: 应到6人 ,实到 6人,请假0人
(四)行政兼课教师:应到 12人,实11人,请假1人
(五)外聘教师: 实到0人
签到情况表附后
四、课程思政研讨(13:30—15:00)
(一)课程题目:《创新创业教育》第六章 掌握就业技巧
(二)主讲:刘丽霞
(三)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案、课件等详见网络课程
(四)活动照片

(五)研讨内容
1.设定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根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整体内容,我将本节的知识目标设置为1.求职信2.求职信的分类、求职信的内容和格式3.个人简历、简历的类型、简历的内容、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简历的投递、个人简历模板分析、小组讨论并得出答案4.就业推荐表填写的注意事项5.知道笔试与面试的技巧;针对学生即将要实习进入社会的学情,将素质目标设置为能够1.培养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2.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具有就业的综合素质。3.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创新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把能力目标设置为1.会制作个人简历2.能填写就业推荐表3.能从容的面对面试
2.设定教学重难点合理性:针对学生对于一些难以迁移的概念,或者对以后的学习作为铺垫的知识点,把它们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3.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的有效性:在讲到教学重点时,进行多次重复讲解、案例展示来巩固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化解教学难点时首先是以知识点讲解的方式,接着通过提问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再通过多个常见易懂的例题进行讲解加深对难点理解,最后以课堂回顾和课堂练习的方式进行巩固
4.教学过程完整性、合理性:教学过程通过复习的导入,引出教学目标,重难点,再根据本节的各个知识点难易度,进行时间分配,讲解、最后进行总结与随堂练习
5.课程思政: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成就大业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流传千百年的至理名言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就是吃苦耐劳是成功秘诀。那些能吃苦耐劳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可以肯定的说,意志坚强、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开拓进取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这种品质要经过好孝庆艰苦锤炼才能形成,任何时候都不慎帆会过时。从人才学的角度看,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有所建树,历经磨难吃苦耐劳是必要的。就是友握有真才实学,如果不肯吃苦耐劳,也难以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不仅适应不了激烈的竞争形势,还极容易被困难吓倒,被挫折击垮
6.学生岗位工作对本课内容的应用: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7.课程反思:
1)有部分内容与就业指导重合,可以调整侧重点。
2)课程思政可多举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
五、课程思政案例学习(15:00—15:30)
(一)课程题目:数字地形测量学
(二)主讲:黄海兰
(三)案例内容:详见链接 https://view.inews.qq.com/a/20211210V02SEV00
(四)活动照片
(五)研讨内容
1. 案例内容:第六章第三节《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是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要理解无人机测图的基本原理,掌握无人机测图的流程及应用。该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对专业认同感和专自信上有所缺乏,该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利用家国情怀、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科学求实精神、北斗精神等思政元素进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专业自信、工匠精神、团队协作及家国情怀。
2.案例特色与亮点:
1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进行了课程思政的相关设计,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全过程融入。
2.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测量等技术给测绘学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让学生对我国测绘科技的发展成就充满信心,培养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启迪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拓展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兴趣,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思政元素、思政目标、思政故事和思政效果四位一体全方位融入课程思政。
3.学习借鉴要点:课堂上采用翻转教学模式,采用提问、完成题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频繁互动,无论从考评结果、学生的评价还是学生的参赛结果上都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引起和促成学生学习行为的引路人,在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极大的推动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和实践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