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目标
《大学美育》课程是以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按照大课堂思路,进行开放式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审美追求;帮助学生增强免疫力,增进亲和力,抒发想象力,激发生命力,点燃创造力,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和谐的内外关系,从而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化艺术底蕴,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欣赏学习古今中外的艺术名家名作,了解艺术的多样性、丰富性。通过对艺术作品表现技巧及审美特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和创造美的能力。
(2)掌握一定的艺术基本知识,特别是绘画、书法、音乐、摄影四种主要艺术的特点及发展简况。
(3)了解艺术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审美特征、分析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发现美,感受美,体会美,再现美,创造美。能发现来自生活中的美,具有把握主题、辨析思路、感受形象美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艺术作品的初步能力。
(2)掌握摄影表现的基本技巧,具有较好的展示表现能力。
(3)掌握一定的设计艺术技巧,具备一定的作品创作能力。
3.素质目标
(1)充分利用艺术鉴赏优势,进行渗透式教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引导审美品味,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能力。
(3)将美术知识与技能和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多个领域中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发挥自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