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引领青年医学生成为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7月10日起,我校护理系负责人郭蔚、潘洁,宣传统战部负责人胡春榜,专业教师吴俊霞,带领由各系学生代表组成的“白衣天使筑梦队”一行18人,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来到红色苏区宁都,坚持以红色理想信念教育、古色传统文化教育、白色专业技能教育为主线,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三色”社会实践活动。
坚持红色铸魂,把革命传统教育搬进苏区展馆
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首站来到了赣州市宁都县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通过聆听生动的解说,社会实践团成员深刻了解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波澜壮阔的战争史。在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广场,大家齐唱“团结就是力量”,深切感受到当年“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军民鱼水情,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坚实基础。

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宁都小布镇小布村龚氏家庙,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旧址。这里存放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成了游客小布之行打卡的必到之处。大家走进熊氏宗祠,一位老爷爷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旧址的来历,以及墙上的标语,大家深切感受到今天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随后,大家重温了入党誓词,深刻铭记“奋进新时代 永远跟党走”的青年学子使命和情怀。
大家还重走了红军游击小道,这里一带丛林密布,要想顺利走完,就必须接受心理和体力的双重考验。这更让青年大学生深切体会到了当年红军的不易,表示要大力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苏区精神。
坚持古色育人,把传统文化教育搬进古镇村落
素有“客家祖地、文乡诗国、苏区摇篮”之称的宁都县,拥有像小布这样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等革命旧址群和“中国景观村落”等一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

近几年来,小布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走进小布古街,这里的建筑十分有特色,每个建筑都不失古典韵味。在小布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土楼小布蓝衫剧社,当年承担着张贴布告、标语和教唱红色革命歌曲及戏剧演出的任务。在剧场里,社会实践团的志愿者向村民发放健康宣传小册子,普及健康知识教育。在邻近的大土楼新村,大家参观了乡村振兴示范点。通过交谈了解到,原来这里的房屋都十分凌乱不堪,如今已旧貌换新颜,一栋栋小楼整齐划一,路面整洁平整,同学们近距离触摸到新农村发生的巨变。
坚持白色强技,把专业技能实践搬进乡村一线
小布横照村高田组的一栋古楼里,这里曾经是苏区最早的红一方面军总后方医院旧址,目前旧址仍在修葺中。墙上的红军标语依然清晰可辨,正门上镶嵌的五角星依旧十分醒目。同学们通过挖掘红色故事,触摸历史的温度,聆听当年红军医护人员艰难创业的感人故事,体悟红医文化。

“三下乡”“三色”社会实践团走进小布光荣敬老院,为孤寡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义诊活动。这里居住着近百位老人,年龄小的近70岁,大的90余岁,听说学校师生要来义诊,大家早早就在门口等候。实践团师生们分成4个小组,耐心解答老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健康问题,开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科普宣传和健康指导,并免费提供量血压、测血糖等志愿服务。整个上午,免费义诊咨询70余人,接受检查82人次。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实践团师生们还将走进农贸市场、进村入户开展医学社会实践调查,开展健康科普知识讲座,为苏区群众送去期盼的健康服务。(供稿:白衣天使筑梦队 编辑:白小玲 审核:胡春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