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部动态
学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动态 >> 正文

以教促学,以展砺能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浏览次数:

以教促学,以展砺能

暑期的新教师个人教学展示已落下帷幕,作为基础医学部的新教师,选择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的泌尿系统章节,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教学能力的试炼,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让抽象解剖知识扎根职业需求”的深度实践。从备课时的框架搭建到课堂上的互动碰撞,再到课后的反思沉淀,每一步都让我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的解剖教学有了更具体的感悟。

泌尿系统章节的知识点像一张细密的网:肾脏的形态分叶、肾单位的微观结构、输尿管的走行及狭窄部位、膀胱的位置变化、尿道的性别差异……若只按“器官逐个讲解”的思路推进,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备课时,我先梳理出“尿液生成→输送→储存→排出”的功能主线,再将每个器官的结构特点嵌入这条主线中,让知识点有了“落脚点”。

备课时,我特别强化了“结构与操作”的关联:讲肾脏时,结合“肾区叩诊”的操作,标注肾门的体表投影;讲输尿管“三个狭窄”时,重点分析结石嵌顿的临床表现与解剖学原因;讲膀胱时,聚焦“导尿术”中的关键定位——膀胱三角的位置和意义,以及不同体位下膀胱的位置变化对操作的影响。这个过程让我明白:好的备课不仅是知识的梳理,更是“让学生知道学了有用”的铺垫。

 

在试讲结束后,听课前辈的点评让我茅塞顿开。他们肯定了“功能主线贯穿始终”“紧密结合临床操作”的优点,认为这种设计符合职业教育“学以致用”的理念;同时也指出了我的短板:“对标本观察的引导不够细致”“讲课语速过快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节奏”“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回应不够及时”。这些建议像一盏灯,让我看清了“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差距。

这次试讲让我深刻体会到:解剖教学,“准确”是基础,“有用”是目标,“会用”是归宿。我们教的不仅是“肾脏有几个肾盂”“输尿管有几个狭窄”,更是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能帮他们在未来的岗位上少犯错、做好事”。作为新教师,我需要在“知识点讲解”之外,更深入地研究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让每一个解剖结构都能与临床操作建立“看得见的联系”。

供稿:金铃霞

排版:熊红

审核:张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