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部资讯 -> 系部动态 -> 正文

以爱为翼,手脑并用:托举折翼天使逐梦飞翔

发布日期:2025-08-22  来源:   点击量:


以爱为翼,手脑并用托举折翼天使逐梦飞翔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视障学生培养

“四维赋能”新范式

黄炎培先生曾言:“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不仅要传授技能,更要以爱为壤、以情为光,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自由飞翔。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深耕特殊职业教育领域,2023年开始招收视觉障碍学生,打破“聚焦缺陷、被动帮扶”的传统认知,将“全纳教育”理念与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思想深度融合,构建“以爱为翼四维赋能”育人体系。这里的“爱”,是尊重差异的理解,是赋能成长的智慧,是托举梦想的力量;这里的“翼”,是思想引领、生活支持、技能锤炼与心灵守护“四维赋能”体系。正是这份以爱编织的逐梦之翼,让视障学生从“步履蹒跚”到“逐梦飞翔”,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书写出“自立、自强、自信、卓越”的成长篇章。

一、以爱为基:视障学生培养的初心与起点

在我国职业教育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特殊群体的成长始终是衡量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尺。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起,通过单招方式,连续三年招收了25名视障学生进入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学习,开启了特殊职业教育的创新实践。

学校深知:障碍不是缺陷,而生命独特形态视障学生的教育不是“边缘化的照顾”,而是“核心化的赋能”——这与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是使人人获得生活能力”的主张高度契合。2023年,当第一份视障学生的录取通知寄出,针对人才培养的调研就随之启动。调研结果显示,视障学生最迫切的需求,是挣脱“无用感”的枷锁、降低生活学习的隐性成本、获得被需要”的深层满足。为此,学院摒弃“物质给予为主”的简单帮扶,转而以“发展潜能培养技能”为核心,将黄炎培“谋个性之发展”的理念融入培养全过程:既关注他们的生活适应,更聚焦职业技能的锻造;既解决当下的学习困难,更铺就长远的职业路径。

从理念到行动,这份“以爱为翼”的初心,化作了具体的教育实践:是课堂上为触觉敏感学生准备的放大版穴位图,是宿舍靠近食堂的贴心安置,是实训中“盲文+音频”双版手册的精心制作,更是对“每个生命都能通过技能实现价值”的坚定信念。这一切,都为视障学生的逐梦“航线”铺设了坚实的起点。

二、以翼为举:视障学生培养的四维实践

(一)铸魂领航,筑牢飞翔的精神羽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特殊群体而言,价值认同的构建更是“起飞”的前提。学院以“生命价值教育”为核心,让视障学生在精神层面先“立”起来,正如黄炎培先生提出的“金的人格”育人观。

每月“黑暗中的光芒”主题班会,总以史铁生“残缺也是一种美”的哲思、海伦・凯勒“用手触摸世界”的坚韧为起点,引导学生探讨“缺陷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读书会分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师生们总会发现:视觉的缺失,反而让听觉更敏锐、触觉更精准——这些都是生命赠予的独特“礼物”。实践中,“校园主人翁”活动让视障生与健全学生共办班级活动,志愿服务队里他们的推拿技能化作社区老人手中的锦旗。2023级和2024级15名视障生累计完成800余小时志愿服务,他们不再是“被帮助者”,而是用专业温暖他人的“贡献者”。

这种“认知启迪—实践赋能—社会认同”的培育路径,让视障学生逐渐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看见多少”,而在“创造多少”。当他们组成的团队在职业规划大赛中斩获校级一等奖时,那束精神的羽翼,已然足够坚韧。

(二)支持护航,编织飞翔的温暖羽翼

生活的无障碍,是“飞翔”的基础。学校以“自主优先、适度介入”为原则,让支持体系像“隐形的跑道”,既托举前行,又不束缚翅膀。

宿舍被统一安置在1-2层,紧邻食堂、浴室;走廊楼梯的语音提示系统,像“会说话的路标”;食堂“无视觉点餐系统”让“自主打饭”从梦想变为日常。“1+N”动态结对中,服务视障同学的志愿者从不代劳,而是教他们“左转3米是台阶”的方位词,授以“通过包装纹理辨物品”的技巧——1620小时的服务时长里,藏着“授人以渔”的智慧。

校园文化更是打破“特殊圈层”的桥梁。2024年校运会上,8名视障学生报名100米短跑,6人获奖,赛道边的欢呼从不区分“障碍”与“健全”;元旦晚会上,7人合唱《你是我的眼》,歌声里飘出的,是平等与自信。这条“成长航道”上,他们飞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快。

(三)赋能提技,锤炼飞翔的硬核羽翼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技能,对视障学生而言,专业能力更是“逆风飞翔”的底气。学院紧扣黄炎培“手脑并用”理念,从“输入—加工—输出”全环节打破视觉限制,让技能成为最硬的“翅膀”。

课前,“教师—学生—辅导员”沟通群会提前3天定制教学方案:为听觉记忆强者开放课堂录音权限,为触觉敏感者准备放大版穴位图。课中,“普通话志愿者录音队”将23本专业教材录制成音频,《康复推拿学》实训手册被转化为“触觉点位+语音指令”,抽象的“理筋法”变成指尖可触的力道记忆。考核时,“盲文试卷+语音读题+口述作答”模式确保“考的是知识,而非书写”;“学习互助小组”里,健全学生帮助梳理理论,视障学生则“手把手”带教推拿手感——这种“教学相长”,恰是黄炎培“做学合一”的生动实践。

当学生能精准按压肾俞穴缓解患者腰痛,能通过触感区分针灸针的长短粗细时,那双“技能翅膀”,已足够承载他们飞向职场。

(四)暖心育心,强健飞翔的心灵羽翼

心灵的强大,是“飞翔”的内在动力。学院构建“预防—干预—成长”全链条关怀,让每颗心都能在阳光下舒展。

辅导员每周“一对一”谈心,用“刚入学找不到教室一定很着急吧”的共情接纳情绪;宿舍长每日记录“情绪晴雨表”,从“是否按时上课”捕捉细微变化。“5・25”心理健康日的“感官潜能挑战赛”上,“听声辨位”“触觉拼图”让学生发现:听觉敏锐度、触觉记忆力,都是自己的“超能力”。

学生小辉曾因自卑孤僻抵触学习,心理教师用认知行为疗法帮他重构认知,鼓励他参加朗诵比赛、志愿服务。如今的他,不仅学业精进,更主动帮扶同学,从“沉默的角落”走到“集体的中央”。这颗被温暖守护的心灵,最终化作了飞翔的勇气。

三、以飞为证:视障学生培养的展翅答卷

(一)振翅欲飞:从“依赖帮扶”到“自主立足”

自立,是“飞翔”的第一步。在学院的培育下,视障学生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学会用自己的方式“站稳脚跟”。

他们中,有人从“需要协助点餐”到熟练使用食堂触觉标识自主打饭;有人从“害怕独自出宿舍”到能凭借语音提示系统穿梭校园;更有人在“1+N”结对中掌握生活技能,把“志愿者教的方位词”变成自己的“导航系统”。正如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原来不用别人牵着,我也能找到想去的地方。”这种自主立足的底气,让他们在生活的天空中,先学会了“振翅”。

(二)展翅搏击:从“适应生存”到“技能过硬”

自强,是“飞翔”的力量。依托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技能,视障学生在职业赛道上展现出“逆风搏击”的韧性。

李芳琴自幼失明,却在学院培养下深耕中医推拿,取得高级技师认证,在“挑战杯”竞赛中斩获校赛一等奖;童吉顺在职业规划大赛中,靠“听案例、摸脉络”勾勒出清晰的职业路径,拿下二等奖;更有学生进入南昌市按摩医院、江西省中医院实习,用精准的穴位按压让患者感叹“比明眼大夫按得准”。他们的技能,不再是“生存的工具”,而是“搏击的翅膀”,让他们在职业的天空中“展翅”高飞。

(三)翱翔天地:从“自我封闭”到“融入社会”

自信,是“飞翔”的高度。视障学生逐渐走出自我封闭,主动融入社会,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翱翔”。

校运会上,童吉顺在100米赛道上摔倒又站起,最终拿下第五名,赛道边的欢呼与他的笑容同样灿烂。社区义诊中,他们的“三叉神经痛松解术”缓解患者病痛,锦旗上的字迹虽看不见,却暖在心头。成长视频《有爱无碍》播放量达5.12万人次,让更多人看见“障碍背后,是同样鲜活的生命”。这种社会认同的获得,让他们在心灵的天空中,“翱翔”得更加自由。

(四)长空领航:从“逐梦个体”到“榜样力量”

卓越,是“飞翔”的远方。部分学生不仅实现自我成长,更成为照亮他人的“光”,在“长空”中领航。

李芳琴作为家乡首位盲人大学生,用“从中专生到大学生、从运动员到准医护工作者”的经历,激励了更多特殊群体、困难群体,被评为“江西省最美大学生”;5名视障学生组成的团队在学校职业规划大赛中夺冠,他们“敢想、敢拼”的精神,打破了“视障者缺乏竞争力”的偏见;实习生们在医院收到的留用通知,证明“视障者也能成为优秀的劳动者”。他们的故事,生动演绎了“让教育发光,为生命赋能”;让更多人相信:折翼的天使,也能在长空领航。

“以爱为基”的初心,到“以翼为举”的实践,再到“以飞为证”的成长,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的视障学生培养之路,正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特殊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这里的“爱”,让教育有了温度;这里的“翼”,让成长有了力量。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全纳育人、四维赋能、个性发展”为方向,让每一双“折翼”都能在职业教育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

 

 

 

Copyright版权所有: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康养系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复兴大道西3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