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校企协同育人理念,深化“奥泰精英班”这一校企合作订单班的育人实效,让订单班学生在真实行业场景中锤炼职业技能、近距离触摸中医药行业脉搏、感受非遗文化魅力,食品药品系组织“奥泰精英班”55名学子,赴樟树市参加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和中国药都中医药博物馆开展沉浸式研学实践。此次活动由食品药品系党支部书记和食品药品系组织员带队,联合2名企业老师共同护航,以“传承中医药精华,赋能职业新成长”为核心主题,为订单班学子搭建了“课堂理论+行业实践+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桥梁,助力学子提前适配企业岗位要求,成长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上午7时,两辆大巴车准时停靠在学校九龙湖校区西门,55名学子有序排队登车。出发后,系组织员以“大家知道樟树药交会至今举办了多少届?中医药全产业链包含哪些环节?”等问题开启互动,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答,现场氛围热烈。随后,企业老师结合自身从业经验,用“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研发生产—市场流通”的实际案例,梳理樟树药交会“传承精华・提质创新”的核心主题。
上午8:30,大巴车抵达樟树市岐黄小镇,刚走到岐黄小镇广场中心,一座高达33米的葛玄药师雕像就映入眼帘。雕像由青铜铸造,葛玄药师身着传统长袍,左手持药锄,右手托着一枚灵芝,面容慈祥而庄重,底座上刻着“葛玄药师”四个金色大字,旁边还有简短的文字介绍其在中医药领域的贡献。学生们纷纷停下脚步,抬头仰望雕像,不少人拿出手机拍照留念。系党支部书记走到雕像前,向学生们介绍:“葛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曾在樟树一带采药、炼丹,为中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座雕像也是为了纪念他对中医药事业的奉献。”随后,学生们围绕雕像缓缓行走,仔细观察雕像的细节,有的学生还结合课堂上学到的中医药历史知识,与同伴交流葛玄的医药成就,在感受雕像宏伟气势的同时,加深对中医药历史文化的理解。

随后进入会展中心,研学首站——医药创新批文转让展正式开启。2万平方米的会场内,12个特色展区依次排开,每个展区门口都摆放着清晰的导览牌,标注着参展企业名称与展示内容。在医药创新批文转让展区,江西某药企的工作人员正拿着产品手册,向学生们讲解一款新研发的中成药批文转让流程。现场还有不少学生围着参展企业的样品展台,仔细观察新型药品的包装设计、成分说明,不时用手机拍摄产品信息,以便后续整理学习。



上午10:30,“樟帮”炮制技艺展演区前挤满了学生。展演台铺着干净的白色棉布,台上整齐摆放着铁碾船、铜锅、竹筛等传统炮制工具。“樟帮”技艺传承人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现场还有学生拿出手机拍摄炮制过程,有的则在笔记本上记录工具名称和操作技巧,深入了解“樟帮”33项省级规范技艺的原理与应用。




下午2点,研学队伍进入中国药都中医药博物馆。博物馆内分为“药之源”“药之灵”“药之光”三个展厅,每个展厅都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在“药之源”展厅,玻璃展柜里陈列着数十种中药材标本,从常见的当归、黄芪,到珍稀的人参、鹿茸,每一种药材都标注着名称、产地、功效等信息。学生们凑近展柜,认真观察药材的形态,有的还拿出手机扫描展柜旁的二维码,查看更详细的药材资料。在“药之灵”展厅,古代中医药典籍整齐地摆放在展架上,同学们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感受古代医药学家的智慧。“药之光”展厅则展示了现代中医药产业的创新成果,从自动化的中药提取设备,到新型的中药制剂,让学生们直观看到中医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变化。学生们在展厅内有序参观,不时停下脚步交流感悟,有的还在笔记本上记录展品信息,在品读历史与科技融合的过程中,感受赣鄱大地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专业学习筑牢文化根基。






博物馆研学环节圆满结束后,师生有序集合登车返程。途中,带队老师再次仔细清点人数,反复确认全员安全,细致做好返程保障工作。大巴平稳抵达学校后,学子们按流程签到解散,本次沉浸式研学实践活动顺利落下帷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研学不仅让“奥泰精英班”订单班学子走出课堂、走进行业一线,更以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形式,让学子在触摸行业动态、感受文化魅力中,精准对接企业人才培养需求,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学子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紧扣“奥泰精英班”校企合作育人目标,深耕专业知识,传承中医药精华,努力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行业视野与企业适配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既为自身契合企业岗位发展夯实基础,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与合作企业创新升级注入青春力量。